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長者罹患失智症,可能出現個性和行為的變化。(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症狀表現多元,可不只有記憶力變差。患者可能會逐漸喪失言語能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嚴重時會有異常行為和思維,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94歲榮眷張奶奶近年經常對照顧她的女兒阿芳發飆,除了大吼大叫更懷疑女兒找朋友到家裡,把整鍋滷肉全部吃掉。張奶奶半夜還會叫阿芳起床,清點櫥櫃裡的器具及食物,她總認為,有人把東西偷走了。
面對張奶奶變本加厲的無理取鬧,阿芳感到身心俱疲,將母親帶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身心科就診,醫師檢查評估後發現,張奶奶罹患中度失智,導致誤認、妄想及幻覺等症狀,於是先開立藥物(乙醯膽鹼抑制劑)緩解,並建議阿芳多帶老人家參與日常活動,轉移注意力。
▲失智症10大警訊。(圖/中榮嘉義分院提供)
中榮嘉義分院臨床心理師曾德耀表示,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65歲以上老人約13人就有1位失智症患者,80歲以上每5人就有1位失智。
曾德耀提到,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很重要,65歲以上長輩可透「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進行初步篩檢,若檢測得分小於2,表示目前尚無明顯失智症狀,建議每年進行至少1次篩檢追蹤;若得分2以上,建議前往身心科或神經內科進一步檢查。
▲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圖/中榮嘉義分院提供)
中榮嘉灣分院身心醫學部主任司徒彗真呼籲家屬協助長輩找到日常重心,例如外出用餐活動,培養社交互動,建立信心,肯定自己,以延緩失智的加重或發生。若家中長輩有疑似失智症狀,也不要拖延,儘速陪同至身心科就醫,讓醫師及臨床心理師提供適合的治療及心理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