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家中小朋友若發燒、嘔吐情形,可能與腦膜炎有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家長注意,家中小朋友若發燒、嘔吐未必是腸胃炎。5歲的小禎(化名)連續多日發燒、嘔吐、昏昏欲睡,爸媽原以為是腸胃炎,直到小禎逐漸意識不清、語無倫次,爸媽嚇得將她送往萬芳醫院急診醫治,經過腰椎穿刺檢查,小禎確診腦膜炎。醫師提醒,感染腦膜炎有3種辨識方式,若有劇烈頭痛、意識不清、反覆作嘔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若延誤治療恐造成腦部永久性損傷。
收治小禎的萬芳醫院小兒急診科醫師黃斯煒說明,腦膜炎是指細菌或是病毒跑到腦部及脊髓周圍形成發炎感染,常見症狀如頭痛、噁心、神智昏迷等,是兒童感染症中,數一數二嚴重的感染症,同時也是相對容易發生卻不易診斷的疾病。
他說,腦膜炎初期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若沒及時治療恐怕會留下神經性後遺症,有三點辨別腦膜炎的方式:包括1、持續劇烈頭痛,無法靠藥物緩解,且燒退後仍持續劇烈疼痛;2、意識不清—無法正常對話(遲鈍)且無精打采,頻頻昏睡;3、反覆作嘔—無腹痛、腹瀉等腸胃性問題,卻嘔吐不止。如果家長觀察家中孩童有類似情形,需立即就醫檢查,幫助孩子即時接受治療。
至於腦膜炎治療方式,黃斯煒說依病原體屬性有所不同,病毒性腦膜炎一般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若感染較嚴重,則使用抗病毒藥物或免疫球蛋白治療;細菌性腦膜炎是嚴重的感染症,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至少一週以上,若病情未見起色將延長2至4週的療程。
由於腦膜炎是傳染性疾病,經由空氣或病人的鼻喉分泌物,或是糞口途徑傳播,因此治療痊癒後要小心預防再次感染。黃斯煒說,尤其現在口罩全面解禁,更是口沫傳染盛行的時期,民眾進入公共場所時戴口罩、勤洗手、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熬夜、定期施打如肺炎鏈球菌、B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等,都可視情況與醫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