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衛福部統計,國內今年上半年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三年新高(圖/記者陳弋攝影)
放暑假,但全台持續受到太平洋高壓,加上西南風帶來暖空氣影響,持續發布高溫警戒,各地也陸續出現38度的極端高溫。衛福部國健署今(9)日公佈最新的「熱傷害」統計數字,自7月1日到7月8日為止,國內已有236人發生熱傷害。若單純比較近5年的1月到6月,今年真的特別熱,創下三年來的熱傷害半年統計新高,已有956例熱傷害。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1月~7月8日為止,已有1192例熱傷害,其中1月有12例、2月有22例、3月有52例,4月有111例開始明顯增加,5月242例、6月517、7月1日到8日為止也已累計236例。
衛福部也比較近5年的1月到6月熱傷害統計,2018年有1069例、2019有852例、2020年有1067例、2021年有760例、2022年有606例、2023年則有956例,創下近三年來的熱傷害半年統計新高。
衛福部統計熱傷害數據,以熱及光之影響及過熱2大類,其中熱及光之影響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之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其他特定之熱影響、熱及光之影響;過熱包括氣候過熱所致之意外事故、人為因素過熱所致之意外事故、過熱所致之意外事故。
若看去年2022年夏季,7月份計775人次、8月份計505人次、9月份計170人次發生熱傷害。
一旦發生熱傷害該如何處理?台北醫學大學急診科主治醫師高偉峰建議最有效就是1.泡冷水2.脫去衣物灑水,吹電風扇,利用水氣蒸發散熱,中暑患者的體溫,通常降到39℃以下就能回復意識。若出現頭暈、頭痛、嘔吐、虛弱、口渴等症狀,體溫在37℃~40℃,就可能是「熱衰竭」。建議可立即做降溫動作、到陰涼地方、減少衣物、增加流汗,都能有效減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