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秋萍、諸宇泓/採訪報導
公共衛生有個名詞「群體免疫」,當社群四分之一以上人口打了流感疫苗,就會封鎖傳染途徑,有效降低死亡率,但多年來台灣全人口接種率只有一成多,因此奪命流感可說是「人禍」,這波高達96%就沒施打疫苗丟了性命。歸根究柢,疫苗打的不夠,上至政府缺乏防疫戰略規畫,疫苗經費編列不夠,下至對民眾宣導不足,走訪防疫最前線,診所醫師也滿肚子苦水,政府要請診所協助打公費疫苗,不給誘因,卻是祭出種種懲罰剝削,帶您一探,我們的疫苗政策出了大問題。
▲台灣疫苗政策出了大問題。
護理師:「媽媽,今天要接種兩劑疫苗,是流感第一劑跟四合一疫苗。」
該是回暖三月天,還有媽媽帶小朋友打流感疫苗,兇猛流感民眾恐慌,衛生所到診所第一線醫護最有感。
▲三月還有民眾打流感疫苗。
兒科醫師盧英仁:「今年的疫情比較奇怪,最近還很多病人說要打流感疫苗,以前並不會這樣。」
▲流感疫情創新高。
兒科醫師盧英仁問診15年,看今年疫情先蹲後跳走勢最反常,原本入冬尚暖,去年底流感併發重症官方通報病例,每周約莫維持個位數,不料一月底霸王寒流全台急凍病例驟升,二月單周重症瞬間飆破百例,連三周爆出兩百例、三百例大量,累計至3月21日,重症1778例、死亡163人,這個慘痛的新高紀錄,是一條條人命。
兒科醫師盧英仁:「這就是我們恆溫的冰箱。」
▲保存疫苗用的恆溫冰箱。
「預防勝於治療」,冰箱裡存放的疫苗,是流感保命符,診所醫師站在防疫最前線,現行協助施打公費疫苗規定,卻讓這些防疫尖兵很受傷。
三立記者高秋萍:「為了保持疫苗活性,疫苗保存規範其實相當嚴格,這個恆溫冰箱有電子顯示器,恆溫控制2到8度之間,如果溫度跑掉警示燈就會亮起。」
▲醫師盧英仁表示設備都得自掏腰包。
一套設備下來少說幾萬塊,官方卻要求協助施打的診所,通通自掏腰包,疫苗若不慎毀損,還回過頭要診所埋單賠償。
兒科醫師盧英仁:「曾經有(同業診所)颱風天整個冰箱都毀損,裡面損失有十幾萬。」
兒科醫師林應然:「我打一個疫苗的時間可能可以看三個病人到四個病人,因為打疫苗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尤其小孩子,曾經為了打疫苗被病人踢一腳。」
▲公費疫苗的補助較低。
小小疫苗,大傷腦筋,對比預防兒童蛀牙的塗氟,健保補助500點,打流感公費疫苗,疾管署只撥付100點,再算上診所自費買設備,毀損疫苗要賠這筆帳,只有一句「吃力不討好」,醫者仁心,只能自嘲施打公費疫苗當做功德。只是,政府對第一線防疫,都吝於給出誘因,打擊專業士氣,不難想見,我們的疫苗政策消極,疫苗接種率低迷,更是疫情失守一大人禍。
高雄長庚小兒科內科部主任謝凱生:「公共衛生上面有個名詞叫『群體免疫』,就是當一個社群裡面至少四分之一以上的人打過流感疫苗的話,流感病毒就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大幅度傳播,自然會封住傳染途徑。」
▲台灣歷年來疫苗接種率都不高。
但除了2009年新流感全球大流行恐慌,全台接種疫苗569萬劑,全人口接種率達到25%之外,其他年度都在300萬劑上下,接種率僅一成出頭。
疾管署長郭旭崧:「雖然我們自己認為過去很努力在宣導,但從結果來看確實(施打)效果還不是很好。」
沒有宣導,不見成效,民眾缺乏施打意願或意識,碰上今年流感三到五年一次的大流行,高達96%死亡病例,就是沒接種疫苗丟了性命。
中區防疫指揮官王任賢:「流感是不給面子的,你誰沒打就找你麻煩,所以這樣來看,反正我們台灣,好在不是中國大陸14億人口,我們2300萬人好辦,大砲打小鳥全打了,就不用分哪些人有高風險,不用分了,一個人一支。」
專訪曾在SARS期間,擔任中區防疫指揮官,寫下中區零院內感染的王任賢,主張流感疫苗施打率要拉到百分百,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也搖頭感嘆,現在施打率根本不及格。
楊志良:「我們是因小失大,我們說預防重於治療,你想想看,那一年打最多的時候是560幾萬劑,打了25%的人口,所以整個都緩下來了。」
楊志良說最低門檻,至少要以2009年為基準,疫苗加上施打處置費,打600萬劑,前端預算不過只需13.2億,比起進加護病房、啟用葉克膜、人工肺、健保在重症平均支付40到100萬,1778個重症,少則70億多則上百億,還有無價的人命折損, 防疫成本效益再清楚不過,但現實是政府對疫苗,缺乏戰略規劃。
▲疫苗施打成本遠低於治療。
疾管署長郭旭崧:「作戰打仗還是須要靠銀兩,問題是在於我們並沒有一個法,保證疫苗的財源,所以我們的疫苗必須跟其他部門的公共預算去爭取,不一定爭取得到。」
目前疫苗基金主要來自菸捐跟公務預算,每年五億上下,還得東補西湊,怎麼擴大財源水位?健保是否該介入的討論,衛福部社保司跟疾管署,各自反映了論戰雙方觀點。
衛福部社保司長曲同光:「不是覺得預防接種不需要,非常需要,但認為應該屬於公共衛生領域,應該由公務預算處理。」
疾管署長郭旭崧:「疫苗是我們做防疫最重要的武器,當然我個人是傾向於認為應該要廢除健保法51條,把健保完全排除預防措施的這個條文,就可以開啟一個門把疫苗納入。」
正反議論激辯多年難有共識,但從這波無聲奪命,一探疫苗政策,在超級病毒變異難以捉摸的今日,最前線施打誘因不足,上層防疫財源更有失戰略,難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到火燒才提水來救,只怕注定疲於奔命補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