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作家:這一代家長太以孩子為生活中心,造成「喜悅」但不「愉悅」
▲圖片來源:law.harvard.edu
文/Mr.6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Jennifer Senior這個月出了一本新書,書評家警告,如果你/妳的另一半正猶豫或許不該生小孩,千萬不要給他/她讀這本書,因為讀完就「不想生了」。
到底這本書講什麼?
和一般的親子教養書不同,它特別研究的不是父母可以帶給孩子什麼,而是孩子「反過來」如何「影響」父母。
這是一個少見的題材,而這位身為孩子的媽的知名專欄作家,分析到最後,結論就是,現代大部份的家長,都是「喜悅」孩子的存在,卻沒有「愉悅」到,英文叫做「All Joy and No Fun」。
有孩子,很喜悅(Joy),他們給了未來的希望和夢想,人生有重心。
但,細看與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其實,愈來愈不愉悅(No Fun)。
有快樂,沒娛樂。
有快活,沒生活。
重點來了,這位作者不只點出問題,還找到了原因──
這位專欄作家指出,主要是因為,這一代,大部份的家長都是在三十多歲、甚至更晚才有孩子,由於比較晚才有孩子,家庭進入老化、收入提高,以致於,養孩子已經不是為了「家庭」(因為原生家庭父母已老去)而是為了「孩子」。
養孩子為了孩子。
教孩子為了孩子。
作家將這現象叫做「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新現象 (children-central)。
什麼都為了孩子。
房子地點、時間安排、完全為了孩子。
假期、節日……人生通通為了孩子。
從前的父母,一切的忙碌就是為了提供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開支」,於是,只要孩子有了最基本的生活與教育,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他們不只忙孩子,也會忙自己,忙長輩,忙大家庭裡的許多瑣事。
但,專欄作家指出,現代的父母,認為自己不只提供孩子生活費的支援,還希望提供孩子「一生的幸福快樂」。可怕的是,幸福快樂這件事,有太多的定義,有太多的可能性,於是,為了追求孩子的幸福快樂,現代父母要做的事情,比以前都多,全部都試,全部都要!
去學魔術、去故事屋、買遍所有玩具、參加所有夏令營。
然後,現代的家長,比以前任何時期都還要恐慌,深怕孩子的未來無法「幸福快樂」,所以雖然12年國教,但補習比以前更多、更早;大部份的家長,都和其他家長換「LINE」,成立群組,互通有無,孩子功課出問題,儘管只是芝麻蒜皮小事,家長也一起跳起來!
作者說,現代父母最大的問題,在於「停不下來」。
開始時,有喜悅,繼續走下去,卻失去了愉悅;過於期待孩子、擔心孩子的發展,卻失去了父母最「自然」的愛、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沒錯吧?
有一句話,我很認同──
他們說,孩子未來就算怎樣,再差,也就是差個5萬、10萬月薪,但,那30年的「愉悅」,卻是過了之後,就再也找不回來的。
放下,然後,享受「Joy」,也享受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