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紀宛宜、何懿原/採訪報導
吃的東西越來越貴,10年來食物漲幅超過42%是薪水漲幅的4.6倍,根據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一個家庭花的餐費要比去年同期增加1400元,為什麼?實際走一趟蔬菜產地,發現怎麼攤商只要內層最鮮脆的部分,其它80%都剝掉浪費了,其實是因為消費者重視表象,都要菜葉漂漂亮亮的,難怪蔬菜那麼貴。
▲蔬菜只挑好的吃把其他部分都浪費掉了。
麥寮美生菜業者郭進展:「在外國這樣子整株都可以吃,可是在台灣就是要吃這樣包著的,然後吃裡面最嫩的。」一大顆的蘿蔓萵苣不管外層有沒有瑕疵或蟲害,一採收至少先剝掉一半。麥寮美生菜業者郭進展:「都可以吃,只是口感比較沒那麼好。一顆蔬菜挑最好的部分然後賣給你,其他的都把它浪費掉,不貴也難。」
被剝去不要的部分其實光合作用更多、營養價值也高,一樣可以食用,只是口感沒有內層細緻。前端的產地浪費,把成本加諸在看似漂漂亮亮的蔬菜中,消費者買到的能不貴嗎?麥寮美生菜業者郭進展:「如果整顆跟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剝好的,整個價錢差不多差了一半以上,因為太多的人事成本。」實際放在磅秤上量,蘿蔓萵苣一採收下來原始重量大約545公克、賣價40塊,右邊修整好放到通路上賣的僅僅225公克,重量少了一半價錢卻提高到80塊,民眾買到的是蔬菜還是看不見的人事成本?
▲整顆蔬菜與挑過的相比價格翻倍。
從產地到餐桌,吃進嘴裡的東西驚驚漲,從主計處三月最新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以一個家庭平均月消費六萬元為例CPI 年漲2% ,但單看食物類比起去年同月上漲8%,每個月光吃的要多花1398塊。透過調查更顯示每個人每月的飲食花費大約在6892塊。民眾:「工資不漲,光漲吃的沒有用啦!」
過去十年食物類漲價超過42%是新水漲幅的4.6倍,換句話說薪資凍漲物價卻一飛衝天,今年初指標性的漲價品項,超商茶葉蛋從八塊漲到十塊,知名飲料店趁夏季來臨前部分品項漲價5~10塊,原因都是為了反映成本。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國內有很多的零售通路是屬於寡頭壟斷,就是只有那幾家,所以像咖啡的價格,他可以把咖啡的價格漲上去然後說要反映成本,但當國際咖啡價格原物料價格下跌,他是不會降回來的。」
▲調查發現每個月餐費平均增加近1400元。
國內市場漲價通病是漲了回不去,數字只會往上從不見下跌,內有隱憂更有外患。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向中國大陸13億人口13億張嘴,印度也有12億張嘴,光25億人就可以把魚、很多農產品吃光。所以最近這幾年全世界原物料還有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跟中國、印度脫不了關係。」
糧食短缺當然也是造成物價上漲的原因,但浪費掉的也不少,全世界一年有3分之1的農作物遭到浪費或損壞,在亞洲每個人每年平均浪費100公斤蔬菜和80公斤的穀物,但其實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這些「格外品」。醜蔬果大翻身共同創辦人張可盼:「像這些就是被蟲爬過表皮或被蟲咬過,所以看起來就會這樣子黑黑的或不好看,但其實不會影響到裡面的樣子。」
▲亞洲地區糧食浪費狀況嚴重。
外表醜到根本不可能在市場上看見的檸檬,或是彎曲到近乎90度的小黃瓜,以及水分太多嚴重裂傷的紅蘿蔔,這些醜蔬果賣價都只有正常品的5~7折。醜蔬果大翻身共同創辦人張可盼:「這些東西我們真的平常都不會看到,它根本不會在消費者眼前出現,可是它們其實都存在的,我們希望大家可以認識這件事情,知道說你從市場上看到光鮮亮麗、規格化的蔬果,其實背後有像這樣的東西是被丟棄的。」薪水持平能買到的東西一年比一年更少,人口增加能吃到的食物也一年比一年缺乏,未來下一代揹負的恐怕是吃不起的未來。(整理:實習編輯蘇君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