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咖哩是許多人熟悉且喜愛的美食,絕大多數都會放馬鈴薯當配料。(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咖哩是許多人熟悉且喜愛的美食,如今風格五花八門,絕大多數的咖哩飯,都會有馬鈴薯這項配料,鬆軟口感吸附咖哩醬汁後,往往能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有網友就好奇,那最初把馬鈴薯放入咖哩飯的原因是什麼呢?
今(11)日,有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以「咖哩放馬鈴薯的意義在哪?」為題說道,咖哩飯已經有白飯了,馬鈴薯也是澱粉,加在一起吃不就重複了?他直言「還不如多放點雞肉豬肉進去」,所以我覺得台灣咖哩的文化,應該要重新思考放馬鈴薯的意義,然後改良出符合現代人的飲食文化比較好。
不少人猜測原因「馬鈴薯不會被煮爛,這樣裝起來更有料」、「把馬鈴薯燉爛,濃濃稠稠的才好吃啊」、「第一次放馬鈴薯進去的人發現這樣很美味,於是就紅了」、「日式風格啊,馬鈴薯燉肉」、「馬鈴薯放不夠,咖哩煮起來會水水的」;也有人笑稱「你要放芋頭進去也可以啊」。
關於咖哩放馬鈴薯的作法,來源眾說紛紜,其中一項說法與日本近代歷史有關。相傳,荷蘭人航海時將馬鈴薯、洋蔥等蔬菜帶入日本,被早期的日本人放進咖哩熬煮,加上台灣普遍喜愛、熟悉日式咖哩,才誕生這樣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