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真有健康胖!醫曝「1指標」才是關鍵:害人糖尿病、心肌梗塞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內臟脂肪」才是決定健康的關鍵。(示意圖/pixabay)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內臟脂肪」才是決定健康的關鍵。(示意圖/pixabay)

在傳統觀念中,瘦的人常被認為比較健康,胖子則被視為不健康。但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臨床研究顯示,此觀點未必總是適用,他在診間會發現許多胖子身體狀況極佳,而某些瘦子則可能面對嚴重的疾病,「這樣的現象使人重新思考健康與體重的關係,並關注兩個重要的健康概念,包括「代謝健康肥胖」(MHO)與「外表瘦內臟脂肪」(TOFI)。

李思賢在他的臉書表示,MHO(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代謝健康肥胖),即是那些雖然體重超標但代謝指標正常的人,他們可能擁有較高的 BMI(通常高於30),但其血糖、血脂、血壓等代謝指標仍然在正常範圍內。相對於大多數肥胖者,MHO者擁有較好的胰島素敏感性,不會立即面臨典型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

TOFI (Thin Outside, Fat Inside),即「外表瘦、內臟脂肪多」,指的是那些看似瘦弱、體重正常,但內臟脂肪積聚過多的人。其外表可能讓人誤以為是健康的典範,但事實上,他們面臨著與肥胖者類似的代謝風險,包括胰島素阻抗、高血脂,甚至代謝綜合症。這類人的代謝風險往往被忽略。

李思賢表示,內臟脂肪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無論是MHO還是TOFI,脂肪的分布方式比總量更具決定性。至於影響脂肪分布的主要因素,50%為遺傳決定,其他則包括性別、年齡、荷爾蒙變化、生活方式、飲酒習慣。

1. 遺傳因素:研究顯示,大約50%的脂肪分布變異可能由遺傳決定。

2. 性別:男性常易在腹部堆積脂肪,更易成為TOFI族群中的一員。而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隨著雌激素水平下降,也開始出現腹部脂肪增加的風險。

3.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內臟脂肪的堆積風險也會增加。中老年人更易出現內臟脂肪的增多,而皮下脂肪相對減少。

4. 荷爾蒙變化:女性在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腹部脂肪的積聚可能會顯著增加。同樣,皮質醇這種與壓力有關的激素,如果長期過量分泌,也會導致內臟脂肪的增多,這解釋了為什麼壓力大的個體往往有更高的腹部脂肪。

5. 生活方式:高糖、高脂肪的飲食習慣會促進脂肪在內臟周圍的積聚。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使得能量消耗減少,也會進一步促進內臟脂肪的堆積。睡眠不足也會擾亂身體的代謝系統,影響食慾和能量儲存的方式,進而增加內臟脂肪堆積的風險。

6. 飲酒習慣:過量飲酒,與腹部脂肪的積累密切相關。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立院榮譽顧問EP.61】總統院長都道歉!謝宜容卻喊與本人領導無關!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