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分析/賴清德兩岸論述3階段脈絡!黨政人士:讓每份認同都有依歸

記者高逸帆/台北報導

賴清德兩岸論述分三階段進行。(圖/記者鄭孟晃攝影)

▲賴清德兩岸論述分三階段進行。(圖/記者鄭孟晃攝影)

總統賴清德今(10)日以「團結台灣,共圓夢想」為題,發表任內首次國慶演說,備受關注。黨政人士分析,賴清德兩岸論述有三階段脈絡,分別是確立「台灣主體性」、長出「台灣認同感」,以及「團結台灣」。該人士說,賴清德用說故事的方式,以民主、團結、和平三大關鍵字,讓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派,每一份認同都有依歸。

賴清德今拋出「四不變」,包括「我們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不變」、「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不變」、「我們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我們世世代代,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不變」。

黨政人士指出,賴清德雙十國慶談話其來有自,延續其520就職演說、616陸軍官校百年校慶致詞、823戰役勝利六十六週年談話,以及日前國慶晚會談話四場演說的基礎,在雙十國慶集大成拋出「四個不變」。

該人士說,兩岸方面,賴清德有三階段脈絡。第一,從「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談起,開宗明義指出,中華民國的誕生,是為追求民主。他說明,總統用民主推翻帝制、自由對抗威權的說法,再次彰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事實,確立「台灣主體性」。

第二,該人士表示,無論是中華民國113年,或是台澎金馬落地生根75年,都曾經是在國際社會被驅逐的對象,「但是台灣人民從未自我放逐」。賴清德以「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支持中國」為起手式,一邊喊話「期待中國一起為世界帶來貢獻」;對比台灣被國際驅逐,但仍積極承擔責任的態度並成為區域穩定與繁榮的力量,對內、對外都同步長出「台灣認同感」。

第三,該人士說,賴清德以「深知彼此的立場有所不同,但始終願意包容彼此;深知彼此的意見有所歧異,但始終願意攜手前進,從而凝聚成為今天中華民國台灣的樣貌」,直接點明無論是中華民國113年、台澎金馬落地生根75年的史觀,都是成就今日台灣的一部分。他說,總統接住擁有不同認同,但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台灣人,化解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派曾有的矛盾,求同存異地展現「團結台灣」核心精神。

黨政人士說,賴清德以說故事的方式,從過去到現在,起承轉合地以「民主」、「和平」、「團結」三主軸,貫穿涵融不同史觀,讓每一份認同都有依歸、都被接住、都不會被遺落。另一層面來看,從「揭竿起義、推翻帝制」的追求民主,到「一百多年來,人民想要當家作主的願望終於實現」,賴清德談話展現重要關鍵:自由與民主是這個國家誕生、成長、存在的最高價值,從而拉出「民主台灣」與「威權中國」在根本上的不同。

#113年雙十國慶大典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榮譽顧問EP50】賴清德國慶談話大剖析!關鍵是你是哪國人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