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永續新聞網
2024年的10月佛羅里達州居民再次面臨極端天氣的嚴峻挑戰。僅僅兩週前,颶風海倫(Hurricane Helene)重創佛州,造成廣泛的財產損失和基礎設施破壞。而此時,颶風米爾頓(Hurricane Milton)因墨西哥灣前所未有的高溫迅速增強為強烈風暴,再次向該州發起猛烈襲擊,進一步考驗著居民的應變能力與心理承受力。
▲颶風海倫與米爾頓的接連襲擊凸顯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呼籲人類以科學行動與社會合作共同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威脅。(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當颶風米爾頓逼近海岸,氣象預報畫面持續播放颶風路徑與可能的影響。剛剛經歷過海倫破壞的居民無不懷著忐忑的心情密切關注。然而,隨著風暴加速增強,官方緊急發布撤離通知,大量居民倉促離開家園,導致主要交通幹道嚴重擁堵。對於選擇留下的居民,地方官員不得不給出令人不安的建議:用防水筆在手臂上寫下姓名,以便在最壞情況下辨識身份。
連續災害敲響氣候危機警鐘
颶風海倫和米爾頓不僅是近期最具破壞力的風暴,也成為全球氣候危機的警示案例。科學家早已警告,由人類活動驅動的氣候變遷將導致愈發頻繁和極端的天氣事件。墨西哥灣持續升高的海水溫度為颶風增強提供了強大能量,成為這些毀滅性風暴的「燃料」。
但即使氣候危機的威脅日益顯現,仍有不少人對此持否認態度。一些人認為氣候變遷是自然現象,另一些人則基於政治或經濟立場拒絕承認氣候問題的嚴重性。面對如此明顯的威脅,為何仍有許多人選擇忽視或否認?
氣候否認的心理根源:恐懼管理理論解讀
根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否認氣候危機可能與人類對死亡和生存威脅的本能性心理反應有關。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指出,人類在面對死亡威脅時,會本能地尋求心理上的逃避,並轉而依附於某些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藉此為生活賦予意義並舒緩對死亡的恐懼。
颶風等自然災害不僅帶來物理上的威脅,還深刻地喚起人們對生存危機的認知。在此情境下,一些人可能會更加堅守與氣候關注相衝突的價值觀,甚至加深對氣候問題的否認。研究表明,這種心理機制類似於人們在面對其他健康威脅(如癌症篩查)時選擇逃避的行為。
例如,在颶風海倫和米爾頓期間,Google 的搜尋趨勢顯示,「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的相關搜尋量在颶風登陸前迅速攀升,但隨著風暴結束,搜尋熱度也迅速下降,顯示人們在危機過後迅速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務上。
改變敘事:從恐懼到行動
雖然否認是面對氣候危機的自然心理反應,但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加劇,改變敘事已成為當務之急。專家指出,將氣候問題塑造成「不可避免的末日威脅」只會加深人們的無助感和逃避心理。
佛羅里達州氣象專家丹尼斯·菲利普斯(Denis Phillips)為應對這類問題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鑒的範例。在颶風米爾頓期間,他以事實為基礎的更新吸引了廣泛關注。他通過非黨派的方式鼓勵社區互助,並提醒居民保持冷靜、理性評估風險並採取行動。他的「第七條準則」——「不要恐慌」——成為了一種鼓舞人心的行動口號,幫助居民在壓力下做出正確的決策。
專家建議,應將氣候行動塑造成一場人類可以共同克服的挑戰,而非注定失敗的末日之戰。這種敘事轉變能幫助人們直面氣候危機,減少由存在性焦慮引發的否認行為,同時為安全且可持續的未來描繪出清晰的願景。
共同應對氣候危機的未來
在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的時代,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和公眾之間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從減少碳排放到提升社區應對能力,每一項努力都需要有力的行動和支持。
佛州的兩場颶風提醒我們,氣候變遷的威脅不僅是一場環境挑戰,也是對我們心理韌性和社會凝聚力的考驗。通過推動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和合作,我們可以共同面對這一危機,並為後代建設一個更安全、更可持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