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就職後 他的這些政策狂想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邱祐慶/遠見雜誌

川普還未上任,就針對多個地區提出爭議性的政策主張,包括收購格陵蘭、重新控制巴拿馬運河、加拿大納入美國、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這些發言是說真的,或只是政治狂想?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東時間1月20日正式上任。川普2.0重返白宮前,提出許多驚人發言,讓他不斷搶攻全球媒體版面。這些政治狂想,真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嗎?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東時間1月20日正式上任。(圖/遠見雜誌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東時間1月20日正式上任。(圖/遠見雜誌提供)

習近平、普丁都在看著川普

「川普這番言論不是隨口說說,背後隱藏的國際政治影響不容忽視!」《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1月13日撰文提到。

他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必定密切關注這些言論,因為川普聲稱不排除動用武力奪取格陵蘭,這種態度無異於向中國發出信號,為北京進一步行動提供一個理由,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台灣對中國具有強烈的情感、歷史和國家意識連結,川普的言論可能助長中國的行動意圖。」

這些言論在中國專家圈內也引發熱議,他們圈內流傳一個笑話,習近平對川普想控制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的感想如何?答案是會對台灣更加飢渴和垂涎,增加他武統的意願。

「川普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可能導致北京政府在面對美國駐華大使珀杜(David Perdue)就台灣問題抗議時,特別強調美國自身的侵略行徑,顯示美國對國際法的雙重標準。」

佛里曼分析,俄羅斯總統普丁也必定對川普的言論感興趣。因為當美國批評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侵犯烏克蘭主權時,川普卻在談論奪取格陵蘭和重新控制巴拿馬運河。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iy Sergeyevich Peskov)更表示,俄方正密切關注華府在這些話題上的言論動向。

「他的言論可能看似玩笑,但實際上是對全球秩序的重大挑戰,可能引發混亂。如果這種態度持續下去,受害的不僅是美國,還將波及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佛里曼擔憂地說。

《MarketWatch》駐華府專欄作家布蘭杜斯(Paul Brandus)則分析,川普對格陵蘭的興趣,源於其豐富的鈷和稀土礦藏,這些資源對航空、能源及電動車產業至關重要,美國目前倚賴中國控制的鈷供應,這個管道有一大部分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因此,取得格陵蘭這個擁有中國以外最大稀土礦藏潛力的地方,就成美國戰略競爭的焦點。

「川普希望透過和平途徑,確保對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的資源和通行權,避免引發國際爭端,」布蘭杜斯說,美國需要與格陵蘭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係,以確保資源供應的多樣化和穩定性。

今年1月7日,川普的長子小川普曾搭乘私人飛機訪問格陵蘭,值此時刻,引發不少聯想。(圖/遠見雜誌提供)

▲今年1月7日,川普的長子小川普曾搭乘私人飛機訪問格陵蘭,值此時刻,引發不少聯想。(圖/遠見雜誌提供)

加拿大問題影響共和黨選舉

川普不只想買格陵蘭,也想併入加拿大!川普持續在社群媒體上提出一些新帝國主義的提案,特別是在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宣布辭職之際,他竟提出要以經濟力量將加拿大納為美國的第51個州。

「這一系列行為,與川普聲稱的反干涉主義立場格格不入,」渥太華卡爾頓大學美國和加拿大外交政策教授艾丁格(Aaron Ettinger)說。

艾丁格說,川普似乎試圖重振美國帝國主義時期的擴張精神,彷彿要重現前總統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和波爾克(James Polk)時代的擴張主義。

儘管一些加拿大人對美國抱持好感,但幾乎沒有人願意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假設這一情況真的發生,將對美國選舉產生巨大影響。艾丁格認為,川普和共和黨恐怕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共和黨可能再也無法贏得全國性選舉。

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若以人口分配眾議院席次,加拿大將獲得約54個席次,加上兩個參議員,會成為美國一個強大的選舉州,這對共和黨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艾丁格分析,將加拿大的政治文化嫁接到美國政黨政治中,假設加拿大的保守黨選民會支持共和黨,其他偏左的選民則支持民主黨。根據歷史數據,加拿大保守黨平均獲得35%的選票,其他左翼政黨則獲得63%的選票。換言之,大約三分之二的加拿大選民,會支持民主黨。

「川普應該認識到,加拿大有自己的歷史和政治文化。這種挑釁性言論只會引發不必要的貿易戰,危及兩國數千億美元的貿易和數萬個就業機會,」艾丁格提出警告,認為川普要知道,他挑釁的這些國家,是支撐美國全球力量的戰略盟友網絡一部分。若不考慮盟友關係,「至少應該遵循(川普)自己的選舉直覺。」

川普新殖民主義野心再現

此外,川普還提出將「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重新命名為「美國灣」(Gulf of America)的計畫,除了外交關係緊張,也引發國際地理學界的廣泛關注。

法國地理學家、瑞士日內瓦大學地理學教授吉羅(Giraut Frédéric)在《世界報》撰文指出,表面上看似一個單純的地名更改,實際上卻是川普新殖民主義野心的具體展現,並預示是對墨西哥及中美洲國家的象徵性宣戰。

吉羅認為,川普這項提議不僅意圖重新定義地理名稱,更隱含美國重新確立其在地區內主導地位的意圖。儘管「美國」一詞可視為是整個美洲大陸,而非單指美國,但在「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一選舉口號的框架下,其聲明無疑帶有強烈的帝國主義色彩。

此外,這個命名計畫還體現深刻的文化和政治影響。吉羅指出,川普的行動,實際上是將一個前西班牙殖民地的名字「墨西哥」,替換為由歐洲殖民者命名的「美國」,這種將歐洲視角強加於土著文化之上的作法,被吉羅視為新殖民主義再現,是一種象徵性的暴力行為。

吉羅還提到,川普有意恢復阿拉斯加最高峰「德納里山」的舊名「麥金利山」,這與阿根廷新任總統米萊(Javier Milei)「地名清洗」政策如出一轍:米萊將原本的原住民名稱「阿西加米湖」,改回殖民時期的名稱「羅卡湖」,反映出一種回歸歐洲殖民過去,試圖抹去原住民文化痕跡的思惟。

吉羅強調,川普的計畫並非僅是地名改變,而是具深遠影響的帝國主義策略,對中美洲國家的主權和文化自信構成嚴重挑戰。這種地名變更的背後,反映出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強調自身文化和政治優越性的企圖,對國際地緣政治格局帶來深遠影響。

不過,川普最後會如何落實這些政策,對全球秩序會掀起什麼波瀾,恐怕連川普本人都無法預測,只能交由時間來驗證。

川普為何劍指這些地方?
 
● 格陵蘭:川普多次表示有意購買格陵蘭,並強調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他甚至不排除使用武力來達成目的。丹麥和格陵蘭方面強烈反對,丹麥首相強調格陵蘭屬於格陵蘭人民,並表示只有當地人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

● 巴拿馬運河:川普批評前總統卡特將巴拿馬運河交還巴拿馬,是「巨大的錯誤」,並表示巴拿馬運河是為美國軍隊修建的,對美國至關重要。他暗示可能會重新獲取運河控制權。巴拿馬外交部長阿查(Javier Martínez-Acha)強烈反駁,強調運河主權屬於巴拿馬人民,是不可逆轉的勝利成果。

● 加拿大:川普在其個人網頁上,發布將把加拿大納入美國版圖的地圖。加拿大總理特魯道堅定反駁,稱「加拿大絕無可能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 墨西哥灣:川普表示有意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洲灣」(Gulf of America),引發墨西哥不滿。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強調:墨西哥灣這個稱呼得到聯合國的承認,也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外稿
#川普2.0時代正式展開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