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紀宛宜、何懿原/採訪報導
半夜牙痛除了忍,也有人會直接衝去大醫院掛急診,但這樣做不但違反醫療分級制的本意,也浪費健保資源。其實,高手在民間,小診所裡臥虎藏龍,許多都是大醫院急診室醫師的老師,他們就在街頭巷尾你我身邊,不但隨時提供醫療協助,也是最了解病患身體狀況的人,甚至半夜看牙門診不打烊,這其實也是一種「家醫制度」的建立,唯有信任厝邊的小診所大醫師,台灣的健保和醫療品質才能永續。
▲這間診所凌晨也有營業。
牙醫師吳信忠:「你這蛀得很嚴重,要根管治療了。」牆上時鐘12點50分,但不是中午是凌晨。
▲醫生為病患診療。
儀器聲劃破夜晚寧靜,這一頭根管治療,另一頭進行水平智齒手術,忙碌的診間以及沙發上滿滿的候診病患,這裡不是大醫院,是你我住家附近再普通不過的牙醫診所。
▲許多民眾在一旁等候看診。
病患:「我的臨時假牙掉了。」記者:「可是這麼晚了所以找到這邊來?」病患:「對,我在網路上google搜尋到這邊是晚上有開嘛。」這是全台唯一一家開辦大夜門診的牙醫,換句話說半夜牙痛不用忍,疑難雜症也不必衝急診。
牙醫師吳信忠:「半夜痛的時候找不到診所可以看,通常可能要到大醫院去看,有的時候離大醫院又比較遠,所以就沒有辦法有這樣的診所可以幫病患服務,當然這是一個便民措施啦。」
▲部分民眾生病會求助於家醫師。
小病痛跑大醫院,把急診當門診都是加速台灣健保崩壞的主因,事實上根據統計,有8成的疾病住家附近的基層診所就可以處理。
家醫師張凱傑:「還是有點輕微的脂肪肝,那脂肪肝就是多運動,體重控制會改善。」、「來請坐,(我要來檢查)現在來看報告,請坐。」大病到大醫院、小病到診所的醫療分級,真正落實要從社區開始。
家醫師張凱傑:「很多時候大家很會去迷信醫學中心大醫院的名醫,可是名醫能夠分配到每個民眾的時間其實是很少的,其實家裡面附近診所的醫師是你的家庭醫師,他其實是最了解你的。」
在中和執業的前台大醫師張凱傑10年投入台大社區醫療群,以這個醫療網絡為例,參與的診所共35家,會員數3萬2千人,病患享有24小時的專線服務。
台大家醫科門診總醫師葉忻瑜:「喂~家醫科,如果小朋友現在意識活力狀況都很不錯,而且沒有嚴重抽搐的情形,在我們臨床上判斷起來都比較不像是一個重症。」早上8點診所還沒開,心急的媽媽擔心家中小朋友是腸病毒重症,先撥了專線諮詢,接電話的是台大醫院家醫科總醫師。
台大家醫科門診總醫師葉忻瑜:「我們會接聽二十四小時,我們的會員以及諮詢的問題,我們再根據他的問題、他現有的症狀以及他的急迫性給予他適當建議。」每個月有一名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值班接電話,病患的後續處置在掛完電話後打上簡單報告,傳給原來診所的主治醫師。
家醫師張凱傑:「只要病患到我們合作醫院急診的部分或是住院的部分,馬上也會e-mail通知我們,說我們的會員在急診室了,我們的會員住院了。」
落實雙向轉診,用一支電話先過濾不必要的急診浪費,基層醫師默默扛起守護社區民眾健康的責任,從數字上來看2005年到2015年加入的診所數從1533家提升到3035家,收案人數從118.6萬到248萬,醫療群數更增加到426群。
家醫師張凱傑:「換這個藥吃了之後會頭暈,因為這個藥劑量比較強一點。」
▲病患覺得家醫師比較容易掌握病情。
病患:「目前是高血壓,因為離家近的話來看醫師比較容易掌握病情。」記者:「就不用到大醫院去?」病患:「對阿。」
廟大和尚靈,讓許多病患拼命往大醫院跑,以感冒來說,民眾越級到大醫院就醫只多收360元的門診費,如果健保法完全落實,實際上應該收到1526元,所以目前每一件等於少收1166元,也難怪健保不堪負荷。
台大家醫科門診總醫師:「由我們大醫院訓練出去的醫師,他已經在我們的社區,高手其實都在我們的社區,他可以協助我們家庭成員裡面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年所有問題的處理。」小診所大醫師,其實高手在民間,厝邊好醫師的家醫觀念建立,台灣的健保、台灣的醫療品質才有永續的可能。(整理:實習編輯李芷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