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倩如、王偉鑑/綜合報導
台灣移民加拿大高峰期1997年時,光溫哥華就有十萬台僑,但後來房產飆漲、物價高攀,環境變化快,很多台僑離開,現在已剩不到三萬人,想要移居、融入加拿大生活更不容易,不過有許多台商當年卡位得早,事業已經獨霸加國。今日的十點國際觀,就帶您看看兩位台商成功的故事。
溫哥華是全美洲西岸最重要的郵輪港口,在這裡的郵輪客,每年進出90萬人次,而五帆的標誌,也成為加拿大最重要的地標之一。
▲五帆的標誌是當地地標。
台商張維霖:「現在站的地方就叫做加拿大廣場,這是在1986年溫哥華為了世博特別蓋好的。當時30年前的會議中心就非常先進,第一個在地下室的地方就是郵輪碼頭,然後你現在看到的地方是辦公大樓,高樓的部分就是泛太平洋、就是飯店。」
碼頭建築是座複合式會議中心,遊客、商務客聚集,一條郵輪停靠能帶來200萬加元收入,直接和間接經濟活動,一年就為溫哥華創造12億加元,相當於300億台幣的收益。
▲加拿大廣場街景。
台商張維霖:「現在有個很新的觀念叫作郵輪經濟,因為郵輪過來的時候,對經濟有很大的幫忙,像新加坡、香港跟邁阿密,他們現在都在發展,把郵輪碼頭跟購物中心、飯店結合在一塊。」
全加拿大郵輪船票,幾乎都是他賣的!台商張維霖是北美郵輪票最大盤商。他23歲移民過來,創業開旅行社,店名叫「愛之船專賣店」。台商張維霖:「因為公主號,台灣的人都叫他「愛之船」,為什麼?是因為以前有個影集叫做「愛之船」,就在公主號拍的,所以20年前坐郵輪只坐公主號。」
當時在台灣家喻戶曉的美國影集,成為張維霖事業的助力。
▲加拿大著名的「郵輪商機」都與台商張維霖有關。
台商張維霖:「25年前的時候,經濟非常的好,每個禮拜都會有一團台灣的旅遊團,來這邊坐郵輪,所以公主號。」記者:「幾乎被你包下來。」台商張維霖:「對台灣人非常友善,就是這個原因。」
▲「北美郵輪票最大盤商」張維霖。
公主號可是靠台灣客起家的!賣船票其實賣的就是郵輪上的房間、賣一整個假期,像是溫哥華到阿拉斯加航線八天七夜,有陽台的房型一人2千加幣,外艙小窗戶的房間1千5,誰掌握房間數就掌握了市場,因為加拿大冬季寒冷停駛,每年只有4月到10月開航,熱門得一票難求。
台商張維霖:「從第三年開始,因為我賣的船公司很多,就從來不會擔心說船公司沒位子,通常是這家船公司,生意不好的時候,價錢就會很好,我就多賣一點,所以越賣生意就越好。」
張維霖很幸運、很早踏入,跟著郵輪旅遊市場擴張一路翻紅,從小旅行社變成船商VIP,近20年前他的客人9成是台灣人,現在吃下了整個市場,稱霸北美。
90年代全盛期移民來的台灣人超過十萬,光這群人就足以養活好幾家公司,但眼前台灣移民只剩下近3萬人,當年靠台客起家的企業,勢必得另尋活路。
▲海外宅配貨運公司負責人Jeremy。
台商Jeremy:「我們的客人有兩種,一種是學生行李,像這些衣服啊、書,還有一些家庭的東西,像這些包起來的,腳踏車啊、家具這些箱子,私人的東西運回台灣這樣子。」
29歲的Jeremy小時候就移民過來,是家族貨運公司的溫哥華負責人。他們是跨海宅配,專做國際搬家。從客戶的家私就觀察到市場變了。
台商Jeremy:「大概六年前,我們這些小箱子就不收,就稍微說你箱子大概要三十箱以上,就是我們只care大的,現在就是變了,所以我們就是小的也要去收了。像這可能就是來這裡玩啊,買太多東西帶不回去了,就給我們啊這樣子。」
▲隨著移民人數的變化,公司也逐步轉變經營方針。
他們是靠移民起家,客戶消長,就像是台灣人到溫哥華的移民史。
台商Jeremy:「進口這邊我發現差很多,因為移民者就少非常非常多,以前我們可能每個禮拜是整櫃的進來,現在一個月可能兩三個櫃進來,私人行李是暫時的,沒有移民者你就沒有私人行李。」
還好公司幾年前,增加商業貨運比例,也和公部門合作,台灣客少了整體業績還能向上攀。立足移民天堂要成功,得分辨出誰是留下來的那群人。(整理:實習編輯黃逸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