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今(27)日表示,明年元旦開始,特定魚種才可標「鱈魚」,可可含量不足則不得稱「巧克力」,另像是大麥、太白粉都得依新規定命名,違者最重罰400萬元。
近年有不肖業者在食品中混充其他原料,例如用便宜大麥混充薏仁,或明明是便宜的圓鱈卻標示「鱈魚」,食藥署為此展開一連串食品「正名」政策。
食藥署明年元旦起將實施4項食品正名新政策,食藥署表示,過去曾有業者把「圓鱈」(俗稱智利海鱸)、「扁鱈」(俗稱大比目魚)當成「鱈魚」販售,但明年開始只有屬於「鱈形目」的魚種,才可標示為「鱈魚」,如果內容物不含鱈魚,而是以香料或調味料調製出類似口味,必須在品名或品名附近明顯處標示「風味或口味」。
除了鱈魚,明年開始不論是黑巧克力、白巧克力或是牛奶巧克力,若總可可固形物沒有超過35%以上不得稱為「巧克力」,添加植物油取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其添加量超過該產品總重量5%者,應於品名前加標示「代可可脂」字樣。
不少女性愛吃薏仁消水腫,但近年也發現很多業者用「大麥」混充薏仁販售,食藥署說,明年起內容物是大麥的,就應如實標示為大麥,不得僅標示「洋薏仁」、「小薏仁」或「珍珠薏仁」,例如「大麥(洋薏仁)」;此外,廚房常用的太白粉,如果是用「樹薯粉」或「馬鈴薯粉」製成,也必須在內容物的部分如實標示。
食藥署強調,新規定明年1月1日起上路,違反標示規定者,都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新台幣4萬到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