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中傑/商業周刊
「到雅加達的第一年,種種大小環境的不適應,幾次深夜打包行李,呆坐看著明月等天明,總想著,天一亮我就走啦!」
這是今年41歲的賴珩佳,15年前嫁到印尼時的心情。如今,她是其夫家旗下物業管理公司PT.BUANA MAJU SELARAS的執行董事,並是實質上的總經理,管理商辦大樓、購物中心、公寓、飯店和工業區等項目,範圍遍及雅加達和泗水等地。
從小喜歡讀金庸小說的她,就像武林名門的千金,父親是中華郵政前董事長賴清祺,她一路從北一女、台大工商管理系到美國雪城大學企管碩士。千禧年,她從美國回台,第一份在摩根大通工作月薪7萬8千元。就在走上「外資玉女」的坦途時,她毅然決定和美國研究所同學、印尼華僑結婚,遠嫁印尼,跌破眾人眼鏡。
原本,她以為只和丈夫在印尼短居一年,就會到新加坡或其他城市定居,抱著過客心態。誰知隨著先生主持的鋼鐵事業越上軌道,他們就這樣1年、2年又3年,走也走不了。
▲賴珩佳(左)負責的物業管理是夫家集團內最新事業單位,她流利的印尼語成為溝通利器。(圖/商業周刊/攝影駱裕隆)
抵抗》不認同當地文化
工作又帶小孩竟被當異類
嫁來印尼前,爸爸曾警告她,印尼華人觀念較傳統,女性婚後很難保有職涯。她的夫家,是印尼前三大鋼鐵集團,旗下包含兩間上市公司,在這樣的大宅門,女性一般不須工作,唯一的責任是生兒育女。
且在印尼,就連她公司內的員工都會聘請幫傭,但她在印尼的前6年,自己工作、帶小孩、洗衣燒飯一把抓,「你認真帶小孩沒人欣賞,還問『妳有事嗎?』盡力工作人家也覺得『妳有事嗎?』」 無法改變他人,她選擇封閉自己,過了7、8年抽離的日子,直到有天她看見自己未來的模樣。
那是她女兒同學的外婆,一位70歲,氣質出眾的女士,她的經歷和賴珩佳相似。
轉念》不願嘆氣度日
捨刻板印象把員工當家人
這位女士年輕時一有空就飛回美國,慢慢年紀大不飛了,就像被困在印尼的囚鳥,越來越憂鬱、憔悴。「她到我家整整2小時,一直嘆氣,一直跟我說『妳不要跟我一樣』!那天我想了非常多事,如果照這樣過下去,可能5年、10年我就像她這樣了。」
轉念,加上賴珩佳一直有先生──印尼上市公司總裁余蔚翰的支持,他看見太太的能力,打破當地華僑企業女眷不進公司事業的慣例,讓她一起開董事會、一起解決工人罷工。
不像印尼一般中上階層,以高傲態度使喚勞動階級,她影響了先生,學會帶人帶心,公司內的一級主管,年資都在10幾、20年之列,流動率遠低於同業。
擁抱》寫書介紹新故鄉
穿上排斥10年的印尼國服
賴珩佳自白,「如果不是來這,我可能一輩子不會跟工廠、工人碰上,這是幫助我把心胸開闊的過程。以前會用刻板印象去看人,對不起,這不好。」
轉念後,她開始學習欣賞不同的文化與價值,並在去年執筆寫下台灣第一本介紹印尼的中文著作《那些你未必知道的印尼》。我們在雅加達再度碰面時,正好是印尼每週五的「國服日」;這天,她也穿上過去避之唯恐不及的「Batik」(蠟染),這是花超過10年才穿上身的認同。「以前我自比王昭君,轉念之後,如果是文成公主,至少兩邊文化可以交流,能做很多事。」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