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宇欣(前媒體人)
曾經在採訪過程中,聽到一個感人的故事。
她是一位婦產科醫師。幾年前,她服務的醫院接到一位愛滋產婦病例,這位辛苦的愛滋產婦被許多醫院拒絕過,就像醫療人球一樣,跨縣市轉介到她服務的醫院,尋求產檢與生產協助。然後醫院就把這位愛滋產婦交給她。
「我行醫這麼多年,第一次遇到愛滋產婦,身為醫學中心的醫師,沒有拒絕病人的權利,當然要接!只是剛開始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她說,後來查閱疾管署和國外醫學期刊,發現愛滋產婦在歐美已經有一整套完整的SOP流程。只要照著這套SOP,生出來的寶寶感染愛滋機率低於5%,若產婦沒有主動求醫,或沒有照流程走,寶寶感染愛滋機率超過90%。
這機率真的是天與地的差別。
▲示意圖/攝影者Torsten Mangner, Flickr CC License
「首先,愛滋產婦懷孕期間,要接受兩個門診,一個是婦產科例行產檢,另一個是感染科門診,懷孕期間也必須持續服用抗愛滋藥物」她平靜地說,愛滋產婦需要度過一個一個的關卡。生產過程要選擇剖腹,避免寶寶在產道受到擠壓感染(如果選擇自然產,寶寶感染愛滋的機率也超過80%),寶寶出生後要持續服用抗愛滋藥物,媽媽也不能餵母奶。
當時我問這位婦產科醫師:「難道妳不害怕嗎?」
她反問我:「手術前,我和醫療團隊每個人只多戴一副手套而已,就多一副手套,其他一切照舊,沒有改變」,而且「如果我都敢剖開愛滋產婦的肚子,用手把寶寶撈出來,那大家為什麼害怕愛滋病患者?沒有必要啊!這個社會到處都有歧視,這是無謂的作為」
另外,她還告訴我,其實「愛滋產婦從產檢、生產到產後,最麻煩的其實是那些最不相干的人」。
台灣女人生一個小孩,不是自己的事、也不是夫妻雙方的事,而是整個家族、進而是整個社區鄰里的事。生產完的病房就像逛市場一樣,親朋好友都跑來看寶寶,順便「提供一點經驗」。例如「現在不是說自然產恢復快,幹嘛選擇開一刀?」、「現在不是說寶寶喝母奶最好,為什麼不餵啊?」、「寶寶才剛出生為什麼就要吃藥?是發生什麼狀況?」諸如此類。醫療團隊和產婦事先套好話,一致回應擊破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問題,其實這些閒雜人等與整件事情無關,過度熱心的出一張嘴罷了。
後來聽說這個寶寶順利長大,也沒有受到愛滋感染。
這位婦產科醫生說:「接生愛滋產婦是難得的經驗,也是一個被祝福的故事,但任何醫院都不會主動公開這件事情」,畢竟在台灣的國情下,的確會出現恐慌、猜忌和指責。台灣自從2007年開始進行全面懷孕愛滋篩檢,其實每年都會篩出「已感染愛滋,但本人卻不知道」的產婦,這些產婦需要接受自己的身體狀況,還要面對即將生產的未知。
但不是每位愛滋產婦都知道,其實已經有一套完整的SOP,這個流程可以讓寶寶感染率低於5%。
後記:這位婦產科醫師不只接生過一位愛滋產婦,目前還沒有寶寶受到感染。
[註]基於醫療及個資,以上來自真人真事,但人事時地物皆有所異動。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原作者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