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桃園農博四大主題、八大展區 延長賞味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蕭玉品/遠見雜誌

車子緩緩朝桃園市新屋氣象站的方向駛去,老遠就看到幾支巨型風力發電機。但還沒開到純白的發電機處,反而先被人潮滿布的場景吸引。

這裡是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會場。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展開試營運,結束於5月14日母親節。

但桃園市長鄭文燦指示,「農博閉幕不打烊,延長賞味期限。」留下不少特色展覽,以迎接明年農博會正式舉行。

名家-四大主題、八大展區 延長賞味期桃園農博 綠悠遊

30公頃大花園 融入在地生活圈

桃園是台灣高科技、製造業重鎮,仍有廣大農業區與農村,農業依舊具競爭力。選新屋辦農博的原因在於,新屋是魚米之鄉,擁有稻米、鵝肉、蓮花、桑葚、錦鯉等農漁特產,人口雖只五萬,卻是桃園面積最大的鄉鎮。

但,新屋氣象站旁原是一片荒廢農地,鄭文燦選中新屋後,告訴新屋區公所區長徐同治:「五個月後,農博會要在這裡開幕。」

一開始,徐同治還十分遲疑,要在一片廢田中舉辦博覽會,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沒想到經過三個月的整地、兩個月的施作,開幕當天,策展人、藝術家和工作人員們真的像魔術般,變出一個面積30公頃的大花園。

一對住在農博基地附近的老夫婦,策展前不贊成農博會在這裡舉辦,但是開始籌備後,看著機器、工人、策展人、藝術家一個個用心創作作品,態度有了180度轉變,後來甚至主動拿出醃製的老菜脯,請工作人員品嚐。他們說,「住在新屋70多年來,從沒想過故鄉的土地能成為大型公園,」很是高興。

「文化不是只有噱頭,應該和新屋當地、觀光連結,」鄭文燦強調,農博緊挨著當地社區與小學,遊客走到某些展區,還能看到居民在院子裡乘涼。
 
預計翻新三成 2018年正式迎賓

一般人對農業博覽會的印象,通常是展示特色農產品。但桃園農博不同,以循環經濟、綠色生活、地景藝術和科技農業四大主軸串聯,打造出植物地景、客家工藝、教育專區、米食文化、微笑牧場、農村再生、原民造屋、環保再生等八大展區。

遊客會看到先民的工藝與智慧,以及就地取材、循環利用、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同時,還有隨處可見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包括全國第一口光電埤塘、光電廊道、陽光廁所。「過去愛物惜物,現在使用綠能,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所謂的循環經濟,」鄭文燦說。

試營運結束後,光電廊道、陽光廁所、奉茶亭、生命樹等設施仍持續運轉,對外開放。桃園市政府正緊鑼密鼓地準備明年的正式營運,預計翻新三成展區。

假日和親朋好友不知去哪好?本期〈好享生活〉帶你造訪小英總統口中「來一次不夠」的桃園農博,認識綠色生活,理解循環經濟,並將地景藝術的美,盡收眼底。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6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goo.gl/5S7h4Y】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6月號:https://goo.gl/1r85lj】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