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綠營資深政治工作者:「我真的受夠了學者治國!」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劉宜翰/新新聞

一位綠營資深政治工作者眼中的「布爾喬亞」閣員們……

從政者努力擠往權力核心,必須累積政治資本,在民主時代,擼取民意是累積政治資本的重要工作;林全的「老藍男」內閣不是很懂、甚至不想碰他們施政權力是怎麼來的,終於和「打天下」的綠營政治工作者結下難解的心結。

林全即將卸下行政院長職務,民進黨內公職紛紛透過臉書,對林全任內的表現極盡溢美之詞,這是在過去一年三個多月未曾見過的「擁戴」,十分諷刺。

林全做到流汗卻被嫌到流涎,從他自己在辭職記者會上的一段話,提供了部分解答。他表示:「我告訴總統,我無意擔任太久的院長,比如明年地方選舉,有政治性問題,不是我興趣所在。」

即使要卸任了,林全始終沒有認清,閣揆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政治性的工作,即使是政策也無法脫離政治單獨存在,一個不政治的總統,搭配一個拒絕政治的閣揆,英全體制注定成為希臘神話中不斷要將巨石推上山頂,巨石卻重複滾落的薛西弗斯們。

不僅僅是林全,去年一月蔡英文當選後,和林全共同籌組的這支以學者及文官為基底的執政隊伍,這些閣員們有類似的養成過程及性格,他們的中產菁英形象,在劇烈變化的現代政治中,與庶民社會格格不入。一年三個月實驗下來,只能以悲壯慘烈形容。

▲蔡英文(左)「鏡子裡的自己」林全(中)下台,有打天下經驗的賴清德(右)接棒。(圖/郭晉瑋攝影/新新聞)

一如八月間因停電事件下台的前經長李世光,他曾談到去年剛獲知要接任經長時的反應是:「那天是愚人節!」這或許也成為他官場走一遭的經典註解,其他還有多少官場來去一陣風、不知道留下什麼的「李世光們」。

「我真的受夠了學者治國!」一位綠營資深政治工作者近身觀察英全體制的運作,難掩失望情緒,做下這樣沉痛的註解。這位人士投身綠營政治工作超過二十年,見識過政治赤裸裸的博弈梭哈,對於學者治國的外強中乾,有相當深刻的體悟。

他以一種穿透、戲謔卻發人省思的方式,提供第一手觀察,縱不能以偏概全、全盤否定,但一一「對號入座」下,竟也發現足堪玩味,值得卸任者省思、執政者參考。以下是他的自述紀要:

學者copy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英全內閣基本上是一群「布爾喬亞」組成的。布爾喬亞(Bourgeoisie)是法國中產或資產階級的代名詞,代表的生活方式是理智、謹慎、崇尚資本主義。

放到英全內閣裡檢視,這些號稱擁有專業背景的閣員,具備相仿的特徵:不錯的儀表,會講場面話,能夠優雅的藏拙,這是他們能夠雀屏中選坐上內閣重要位子的原因。但光是具備這樣的條件,注定成不了好的政務官。

先從他們學習養成曲線談起,一般成不了大師的學者有個共通點,他們都是挑選冷門議題,研究愈做愈窄,以彰顯自已的價值。

學者寫論文的方式說穿了就是做copy,甲說、乙說貼來貼去,然後寫成結論;當上政務官後也是到處copy問題,但就是解決不了問題。你去看哪一篇paper有告訴你解決方案的?幾乎都沒有。他們的簡報都做得很炫、很漂亮,可是如果真的想要知道他們在講什麼,要很認真聽才行。

再來講學者的社交圈,充其量就是學生跟老師,人際關係簡單到不行,頂多搞搞校內鬥爭,談談師生戀,沒有人求人的複雜關係,他們大可不當行政職,完全做自己,誰也奈何不了我。相較於政治人物看盡人生百態,學者頂多參加學術趴,沒有見識過什麼叫三教九流趴,對人性缺乏基本的認識及判斷能力,學者只會判斷跟自己一樣的人。

也因為人際關係單薄,以至於處理人際關係的抗壓性低,要不被權力弄得暈船,要不就是被文官唬弄,他們很容易看到文官訓練有素的一面,就覺得很專業,被「騙」還會謝謝人家。

嚴格來講,能做學術咖的,不一定能做政治咖,更何況當中很多人,可能在社會上都不能稱得上是個咖。要當政務官,必須要擁有足夠的政治資本,政治資本來自不同的面相,包括選舉歷練、社會聲望、乃至長官的愛等等都是組成要素,不同的人有不同政治資本,條件也不一樣。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92期〉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