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專題報導
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我國婦女總生育率自民國73年起下降至低於2.1人的替代水準;92年跌至1.23人,跨入所謂「超低生育率國家」的門檻,99年更下跌到0.895人新低點,目前生育率則維持在1.17人。
▲衛福部資料指出台灣目前生育率則維持在1.17人。(圖/記者李鴻典攝)
關切少子化問題,民進黨立委江永昌日前向衛福部國健署提書面質詢表示,晚婚已是現代趨勢,應該編列預算補助女性凍卵,該署答覆此補助恐助長晚婚且所費不貲,目前不會考慮列入改善少子化的人口政策之一。醫師則說凍卵補助是浪費錢,因為會來提領的人非常少,若要推行,建議訂適應症針對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先去執行。
隨著女性意識抬頭、工作能力、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讓晚婚成了現今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生第一胎的年齡從民國85年的26.2歲一路飆升到民國105年的30.7歲,而女性生育能力平均在28歲就開始衰退,年紀成了影響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等到想生時已過生育年齡,甚至因此導致不孕。
▲女性晚婚成了影響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圖與新聞內容無關/資料庫)
「經濟能力較為弱勢者,生育小孩數會比較低嗎?」江永昌查閱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發現,這兩因素之間沒有高度成正比的數據,反而是經濟能力等其他條件背景尚可的人,卻生育的比較少。「現在我們的社會只談論,生育、養育、教育等花費過高,政府一定要優化養育子女的支持環境大家才願意生」,其實不只是這個問題而已,「另一個大問題是婦女晚婚」,但沒有人敢講真話,所以才因此提案希望社會、政府能夠重視。
女性卵巢功能會隨年齡升高而降低,越高齡的產婦可以挑選的卵子數也較年輕產婦少,數量和品質成為高齡產婦卵子的最大問題。「凍卵,成為女性留住年輕卵子的選擇之一。」江永昌說,但凍卵的費用除取卵外還有冷凍保存費,以業者在網路上公布的價碼來看凍卵的費用是22.4至44.8萬,另外每年的冷凍保存費是9千元,若以女性在30歲凍卵39歲懷孕來計算,9年的冷凍保存費用就要8萬多元。
▲立委江永昌指出,每年的冷凍保存費是9千元,若以女性在30歲凍卵39歲懷孕來計算,9年的冷凍保存費用就要8萬多元。(圖/記者楊晴雯攝)
所以江永昌在7月間向衛生福利部提出書面質詢,「如果晚婚是不可逆的社會趨勢,留下年輕的卵子也是國家不能躲的責任」,希望該部立即著手調查國人年齡對生育能力的影響,同時研擬凍卵的相關補助,以鼓勵雖然到適孕年齡但仍想在職場打拼的女性,未來還能保有年輕的卵子可以孕育下一代。
國健署:凍卵補助恐助長晚婚晚育
對此,衛福部國健署婦幼組簡任技正施靜儀說,施行凍卵需先使用刺激排卵藥物,經超音波檢查確認多卵成熟後,以經陰道超音波導引下取卵冷凍保存,再於需要時解凍,進行體外受精,育成胚胎;再對擬受孕者使用有助於胚胎著床的藥物後,植入一個以上的胚胎。
施靜儀指出,縱使因人工生殖技術進步,治療周期活產率於34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國內38歲以上的婦女,術後胚胎活產率也僅約19.7%,且所費不貲。因此,各國生育政策均以優化養育子女的支持環境、鼓勵適齡婚育為優先,如果政府補助凍卵,恐間接助長晚婚晚育,因此尚不宜考量納入改善少子化人口政策之一。
▲國健署指出,政府若補助凍卵,恐間接助長晚婚晚育,因此尚不宜考量納入改善少子化人口政策之一。(圖/記者李鴻典攝)
只是,江永昌目前並沒有強制去要求要凍卵補助,費用部分也未設定針對什麼樣門檻條件的婦女來補助,衛福部擔心凍卵補助會助長晚婚、所費不貲等疑問,「太過於保守啦!」、「有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之後還會繼續爭取,後續將開公聽會邀集學界、醫界、衛福部等相關專業人士、政府部門,讓社會對凍卵補提案多做了解、多做討論。
江永昌說,凍卵是給婦女的一個基本保障的基本選項,政府或許在醫學醫療上可以幫忙,假如在凍卵補助不能出力,是不是在不孕症的人工生殖方面也可以出點力,政府總不能就什麼都不做吧!
回頭解凍卵子使用率低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祕書長、台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不孕症主治醫師何信頤說,凍完卵之後5年,想要生小孩來提領者,在國外的統計,只有20%。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也觀察到,凍卵後回院取用卵子的比例目前來講並不高,有一個現象就是,當初來凍卵未婚者,到最後也還是沒有結婚。
▲台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不孕症主治醫師何信頤,凍完卵之後5年,想要生小孩來提領者,在國外的統計,只有20%。(圖/記者楊晴雯攝)
李新揚說,以北榮而言,會來解凍卵子,較常見的是有疾病的狀況,例如癌症病患在化療之前先凍卵,化療後才解凍來使用是比較常見的,還有比較熟齡的婦女,可能因為某些因素的考量,預計和男朋友半年或一年後才辦理結婚登記,結婚登記前先來凍卵,回來解凍使用的比例也比較高。
「站在婦產科醫學會的立場,政府要花凍卵補助的錢當然很好!」何信頤說,但從根本來說,沒有辦法解決少子化,少子化是現在碰到的問題,如果要提升懷孕率,是鼓勵這些婦女現在就來生,而不是凍一個夢想,5年、10年後若沒有碰到一個真命天子、也沒有想要結婚,或者也沒有想要運用這些卵子,這些錢就這樣花掉了,他認為,「若有這個補助只是把錢花在不應該的地方」。
真正需要凍卵年齡35至40歲
何信頤說,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正式的說法,不建議在太早的時候凍卵,「因為妳怎麼知道3年後、或35歲之前碰不到真命天子呢?」美國有社會學家表示,太早凍卵,很可能過了3年就遇到了真命天子,還是可以用自然的受孕能力受孕,所以凍起來的卵子就用不到。因此,「30歲凍卵勉強還可以,大部分是建議35歲以後認真考慮凍卵,但30歲之前則不建議。」
「真正需要凍卵的年齡區間是35到40歲,因為已經在拉警報了。」何信頤提到,尤其是35歲的人,除了覺得現在的事業沒有辦法趕快去生小孩,或現在還沒有對象,等碰到對象時已40歲,這時候再生就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卵子品質會隨著年齡增加變差,導致較不易受孕。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正式的說法,不建議在太早的時候凍卵。(圖/記者楊晴雯攝)
另外,在國外有些國家很明確規定,50歲之後不能再解凍妳的卵子再去懷孕,這在國外的社會學家認為,是父母親很自私的想法,純粹只是為了生小孩而生小孩,因為此時當父母已經老了,不能像其他年輕爸媽陪伴孩子經歷各種人生過程,這是醫學倫理的問題,對小孩並不公平。
活產率跟凍卵數息息相關
凍卵能留住卵子青春,不過,何信頤提醒,不是有做就沒事了,很多民眾都沒有注意到,凍卵有一套完善的理論,「必須凍一定的數目才有意義」。
何信頤分析,如果期待凍的卵子有一定的懷孕率,國內外理論是,35歲時,解凍每1顆卵子只有5%的懷孕率,因此35歲要凍20顆卵,才能夠期待以後40歲、48歲要生小孩的時候,把這些卵子解凍後會有1個活產;40歲則要凍40顆,而不是凍個3顆、5顆就好,這樣只是凍個安慰。
▲若期待凍卵有一定的懷孕率,35歲要凍20顆卵、40歲則要凍40顆。(圖/記者李鴻典攝)
何信頤分享以色列凍卵補助政策,是針對35歲以上婦女推行2種方案,分別是一次取20顆卵、或選擇最多取3次卵,因為有些人一次只能取3顆,但政府不可能無限制補助取8次卵之類。而這2種做法皆是為了要保證未來的活產率。
錢應花在刀口上 建議訂適應症
李新揚說,凍卵的確會令人擔憂,有些人想說把卵子凍起來就不急著生、也能慢點結婚、不急著早一點用自然的方式懷孕,反而會讓生育時間延後;不過,凍卵就像買保險,趁年輕把品質好的卵子保留下來,等未來有需要時就能派上用場。
李新揚建議,若要推行凍卵補助或許可以訂出適應症,將錢花在刀口上,針對某一些真正需要的病患先去做,像是卵巢功能提早衰竭、子宮內膜異位症、罹患巧克力囊腫影響之後卵巢功能、以及癌症病人在化療過程中卵巢會受到損害,化療後可能導致未來無法產卵失去生育力等,這些病患若未來想要生育,在醫療上絕對有必要先凍卵準備。至於補助金額多少可能要再考慮,建議開專家會議討論研擬出最適合的方案。
▲台北榮總婦產部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建議,若政府要推行凍卵補助或許可以訂出適應症,將錢花在刀口上。(圖/記者楊晴雯攝)
「生」機or燒錢 民眾有話說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在立法院被立委轟得滿頭包,原因就是為解決少子化這個國安級難題,衛福部前瞻計畫預算編列了6億元要做「育兒百寶箱」,給新生兒家長準備尿布、育兒手冊,但這個舉措引發各界質疑劃錯重點,甚至挨轟「腦殘政策」,「有人看到百寶箱開心,就會想生!?」
▲圖/記者林敬旻攝
現年27歲的Vivian,3年前確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情惡化快速,不久就被醫師宣判不能生了,當場淚如雨下,在生病前她不認為自己未來會想生孩子,但受疾病影響讓女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被剝奪,成了「被選擇」不能生,覺得很不能接受,現在的她十分渴望能自組家庭,擁有自己的小孩。
Vivian從媒體得知立委提出凍卵補助的想法,十分開心,因為這對想生卻無法生育的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不過若此新制真的上路,她還不會馬上去申請,雖然醫師告知無法生育了,但她仍樂觀面對認為醫療說法並非百分之百,未來結婚還是會先朝自然受孕努力,一直嘗試到34、35歲,屆時若肚皮仍無動靜,才會去花國家的錢申請凍卵補助。
經濟獨立、在科技業上班35歲單身的小琪則不贊同這項提案。「要不要生小孩是很個人的事,而且生不出小孩並不會帶來立即的危害,為什麼要花國家這筆錢呢?」小琪建議,何不把這筆補助運用在下一餐不知道在哪裡的窮苦人身上,而且會想做凍卵的人,自己應該有足夠的存款,根本不需要補助,衣食都有問題的人怎可能想到這個,更何況小孩生出來還要養,國家根本補助不完。
★★★少子化專題》http://act.setn.com/children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