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
第二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日前首次在台舉行,同時也是2017台灣腎臟醫學會年會,與會專家與學者互相交流,共同探討華人慢性腎臟病防治證據,未來將發展腎臟病治療標準及照顧指引,以期能幫助全球華人防治腎臟病。
第二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在台舉辦 基礎研究找證據
華人腎臟醫學會主席、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陳鴻鈞教授指出,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從兩岸三地華人腎臟病論壇發展而來,2009年開始在高雄舉辦第一屆兩岸三地華人腎臟病論壇,也曾在香港及中國大陸舉行。由於陸續接觸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全球各地的海外華人,於是在2015年成立華人腎臟醫學會,同時每2年舉辦一次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首屆已在香港舉行,第二屆來到台北,第三屆將於南京舉辦。
陳鴻鈞主席強調,華人的基因、生活及飲食習慣,與歐美人相當不同,成立華人腎臟醫學會,從建立友誼到促進全球華人合作,包括基礎及臨床研究,進行經驗及學術交流,以期能找出華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證據,進而能研究出治療方法,使華人能降低罹患慢性腎臟病機率。目前研究發現,西方人正常的腎功能可達到120,但是台灣人卻只能到100,所以起始點就不一樣。
台灣洗腎率世界第一 慢性腎臟病防治亞洲最好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將近有200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洗腎人口已突破7.8萬人,近幾年經過腎臟科醫護團隊的努力,已從國人10大死因中的第7名降至第9名。陳鴻鈞主席表示,台灣慢性腎臟病洗腎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每9人就有1人有慢性腎臟病,每300人就有1人接受洗腎,每2100人中有1人終其一生需要洗腎。洗腎率高的原因包括:老化、長年糖尿病、全亞洲領先的洗腎品質、洗腎患者高存活率等等。
儘管如此,台灣慢性腎臟病防治也是亞洲最好。陳鴻鈞主席指出,多年前已建立「慢性腎臟病人資料庫」,提供各項完整數據用於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發現,洗腎病患的直系親屬及夫妻都是洗腎高危險族群。國人常認為看腎臟科就是要開始洗腎;事實上,以腎絲球過濾率(GFR)作為腎功能指標,台灣人平均為100,低於5才可能需要接受洗腎,以維持生命,而腎臟科醫師最知道如何保護腎臟功能,讓腎臟用更久。
「專勤藥生食」 保護腎臟5字訣
陳鴻鈞主席強調,國內基層機療院所及其附設洗腎中心皆有腎臟專科醫師駐診,當民眾有罹患腎臟病疑慮時,不但能夠就近就醫,還可成為家庭醫師幫助血壓及血糖控制;另外,透過營養師及衛教師聯手,加強腎友正確保腎觀念,遠離洗腎風險。
如何保護腎臟呢?陳鴻鈞主席建議遵守「專勤藥生食」5字訣,包括生病找「專」科醫師、「勤」勞配合治療、不亂服「藥」、養成良好「生」活作息,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就是保護腎臟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 http://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