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人會為了健康而考慮吃什麼食物或是對食物忌口,但中醫師卻認為,與其選擇食物,不如選擇「吃的時機」,表示一個人要在「飢餓」的情況下進食才是對身體最好的。
根據《良醫健康網》報導,雖然說人要在飢餓的情況下進食,但飢餓是不同的,「飢」指的是食物不足,是食物來源不夠或是體內已將食物消化、排空,是客觀狀態;而「餓」則是一種主觀感受,指人想吃食物的念頭或慾望。
▲注重飲食從吃的時機開始。(圖/資料照)
現代人的通病經常是「餓而不飢」或「不飢不餓」,當人因壓力大而以吃來舒壓,就會形成「餓而不飢」卻還是不斷進食的情況;而「不飢不餓」是腸胃道經常塞滿食物,可能是飲食不節制、應酬過多,小孩子則有可能是長輩過度餵食等,這兩種情況都很容易造成肥胖。
因此,人體進食應該要是處在一個「又飢又餓」的狀態,若無飢餓感,可能代表前一餐過量,相反的,長時間又飢又餓後,要盡量少量多餐,以清淡飲食為主。另外,但若飢而不餓,也不用勉強吃,只是有些人「飢而不餓」刻意節食減肥,嚴重會演變成厭食症,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