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心臟僅拇指大」的低體重早產兒安安,出生時出現心雜音且呼吸會喘,經檢查後發現,罹患極複雜性的先天性心臟病,不開刀恐有生命危險,藉由2次開心手術後逐漸恢復健康,也寫下世界低體重早產兒成功一階段完成心臟矯正手術的第三例。
▲馬偕團隊為當時體重僅1948g早產兒安安進行心臟手術,手術成功直逼世界紀錄。(圖/馬偕兒童醫院提供)
安安出生時僅1789公克,出生後發現心雜音,且呼吸會喘,經過心臟超音波等檢查後,醫師發現安安的心臟「主動脈肺動脈窗合併主動脈弓截斷、心房中隔缺損與開放性動脈導管」,屬於極複雜性的先天性心臟病,由於疾病影響到下肢血流,且易併發肺動脈高壓、肺水腫、肝腫脹,出生後一喝奶肚子就脹大,體內血液循環功能嚴重喪失,對於脹大的腹部只能施以利尿劑加以排除身體無法代謝多餘的水分。
為安安開刀的馬偕兒童醫院心臟外科教授張重義表示,孩子特殊且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可以說是「心臟發育亂了套」,考量手術的時間與體外循環的時間相當長,加上早產兒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加深了手術的難度,一度希望等孩子長大一些再開刀,但因為孩子喝下去的奶完全無法吸收,下肢循環減少,肺部血流量大增,呼吸漸趨衰竭,同時進食量少、排尿量差,藥物幫不上忙,讓原本想期待2200公克以上再開刀的計畫已不可能,經與團隊共同討論後,於出生後第24天,即去(2017)年9月18日進行第一次的心臟手術治療,當時安安才1948公克。
此次手術費時將近9小時,主要是先以自體心包膜重建小朋友的主動脈弓,並修補主動脈肺動脈窗,手術在全身深度低溫麻醉、心臟停止靠人工心肺機的體外循環,並使用暫時全循環中止的方式進行,幾乎是「與時間賽跑、向極限挑戰」,不過團隊還是掌握時間完成了第一次的心臟手術。
然而,隔天再度因為下肢循環不佳,重建的主動脈弓有狹窄的情況,故又進行第二次心臟手術再加以擴大主動脈弓,不使用人工血管是因為人工血管不會隨著小孩長大而具有延展性。
安安在接受手術後,心臟功能逐漸恢復,目前持續門診追蹤中,馬偕兒童醫院醫務專員、資深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陳銘仁說,安安在馬偕兒童醫院住院長達103天,出院時心臟功能已經穩定,且能自行進食並拔除鼻胃管,最近一次回診(6個月大)時,安安奶量已達每次150C.C.,體重突破7.3公斤,活動力也很好。
陳銘仁指出,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為千分之5至8,單純的主動脈肺動脈窗(APW)占先天性心臟病的千分之1至2,其中52%會合併其他種類的心臟異常,主動脈弓截斷則是最嚴重的異常。合併這兩種疾病出現機率非常低,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中的千分之0.046。查證文獻資料發現,德國30年來僅有8人,屬於極少見且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治療上更是考驗著醫療團隊的技術與經驗。
參與安安心臟手術的馬偕兒童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徐綱宏表示,像安安這樣屬於極其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童在治療上十分棘手,而在新生兒極輕體重時就要執行極高難度複雜的心臟手術,更是一大挑戰,經查證文獻案例報告顯示,類似低體重早產兒能成功一階段完成矯正手術,體重最低者為日本(1230g),其次為希臘(1600g),而安安目前排名第三。
▲馬偕團隊為當時體重僅1948g早產兒安安進行心臟手術,手術成功直逼世界紀錄。(圖/馬偕兒童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