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宇韶
中國「觀察者網」是散佈不實新聞專業戶
近日總統參與九三軍人節秋祭,由於觸及敏感的政治神經末梢,導致全台輿論對於總統是否唱國歌與吐口水陷入情緒與對立的論戰。前者爭議其實不難解答,因為府方舉辦的儀式中,「演奏國歌」與「演唱國歌」始終視活動性質而定,中樞秋祭這種場合的慣例實在不宜激昂演唱,因為氛圍與國慶或是升旗典禮截然不同,總統自然可以權衡自己的身份與高度決定致意的形式,指責總統與其他官員不唱國歌實在是情緒的反射。
▲中國觀察者新聞網惡意報導蔡總統,被大量中國網站引用(圖/翻攝自博訊新聞網)
講白一點,在這場合下馬英九愛唱或蔡英文不唱,實在不是認定是否愛國愛台的依據,否則與威權政體或黨國思維有何不同?
比較之下,我反認為「吐口水」的問題相形嚴重,因為這已經涉及媒體專業、中國銳實力操作、第五縱隊與民粹政治的社會病態與國安問題。
在媒體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下,客觀真實(真實的新聞事件)、媒介真實(當下媒體擷取呈現的「現場」)與主觀真實(媒體下標與報導內容)三者之間的張力關係也日益明顯,這個現象新媒體崛起後尤為明顯,觀眾在「有圖有真相」或「照片會說話」的心態下照單全收,鮮少質疑拍攝角度或報導內容的客觀性。
政治口水已進入「出口轉內銷」模式
上述的現象,如果加上特定媒體政治立場並融入藍綠惡鬥的氣氛後,新聞事件引發的爭議與衝突將自然放大,並在網路社群的同溫層中發酵,這構成「吐口水」爭議的第一波的動能。我們必須反思,即便政黨立場有所不同,為何就有受眾願意相信悖於常理的報導,除了政治對立的相對剝奪感外,民粹政治也是引爆衝突的觸媒與引信。
台灣的社會氛圍若再加上中國銳實力的運作,其破壞力更不容小覷,甚至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效應。台灣媒體發稿引發各項效應後,具有特殊背景中國媒體「觀察者網」隨即加料加工進行人為後製,完成「出口轉內銷」的滲透操作,並由台灣內部的各方代理人進行第二波的「帶風向」的擴散,其目的就是透過假新聞及其聳動的言行,扭曲政府的形象,製造更多的政治矛盾與社會衝突。
「觀察者網」散佈不實新聞已有先例,認真搜尋一下其政經背景就更理解箇中原委:
「觀察者網是由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2014年正式成立,法人代表金仲偉)實際運作。觀察者網的自我定位是「新聞時評集成網站」。觀察者網是在上海市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登記的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單位,獲得「轉載服務」類別的「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許可」,不過觀察者網的網站及微博都刊載了「大量自行編採的國內及國際政治、經濟、外交新聞訊息」。
▲蔡總統抿嘴被醜化成吐口水
我們必須質疑,為何這些帶風向的人如此明目張膽甚至有恃無恐?深入觀察,這些人多屬「知識菁英」與「政治評論者」,常在特定媒體或網路社群進行各類操作,其所憑藉的自然是台灣公民社會內涵與言論自由主張。但是又有多少民眾理解他們與中國錯綜複雜的政經關係?更諷刺的是,報導此新聞的台灣媒體為了規避各項責任,隨即將其發文下架,這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心虛作為?
關鍵是,台灣處於中國運作銳實力攻勢的最前線,在面對對岸採取各種「形象扭曲」、「資訊誤導」與「社會對立」統戰作為時,政府國安職能、媒體社會責任與知識菁英道德角色,應該發揮最大的正面角色與協同關係,如果都不作為,否則就將走入中共「圍點打援、各個擊破」的佈局與陷阱中。
《作者簡介》張宇韶,政大東亞博士所畢業,曾任陸委會簡任秘書,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