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懷中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的一輪嘴砲,意外成為台灣轉型正義剛起步就踢到的大石頭。這件事當然是一個打擊,張天欽立刻走人也是應該。不過侯友宜也不用高興太早,擋路的石頭已經搬開,台灣的轉型正義的路還是要繼續往前走。
張天欽事件是一個打擊。轉型正義需要一定程度的社會信任感,但他的發言像是一個評論者,沒有考量自己行政官員的身份,也沒有顧到該有的程序正義。做為主政機關、身為副主委,這種發言都是不宜。既然被爆料,也對轉型正義工作造成傷害,那就下台一鞠躬。
▲張天欽(左)被指稱選打手,但侯友宜(右)威權時代作為仍有爭議。
不過國民黨跟侯友宜的反應,則太過膝反射,立刻想把受政治迫害的標籤貼上身,孰不知這個受害者角色,全台灣就屬國民黨跟侯友宜,怎麼演都都不會像,因為侯探長就是當年執行威權政府不義任務,造成鄭南榕離世的其中一個角色。
侯友宜到現在還說自己只是執行任務、是不完全成功的救援,但按下毒氣鈕的納粹份子也是執行任務,並不會因此就能夠逃避追究。退一萬步講,即使是平庸的邪惡,也有相應的責任。有媒體引述不具名的民進黨大老說,侯友宜只是在執行公務。說實在的,這位大老應該在大放厥詞前多讀一點書,或至少看看漢娜鄂蘭的電影。
讓我們用同樣的標準來看張天欽跟侯友宜。今天台灣社會之所以不能接受張天欽的言行,是因為在民主社會中,政府對人民的壓迫是一條紅線。不管做的人是今天的張天欽,或是當年的侯友宜,都是不可以的。
張天欽在一場非正式的會議中不當發言,因此立刻下台。侯友宜則是人到現場執行任務,國民黨卻還把他當英雄,這當中的諷刺感,其實就是轉型正義應該推動的原因。侯探長把參選當護身符,好像只要登記參選就不必受檢驗、不能被追究歷史責任,再次證明威權的擁護者,最懂得吃民主自助餐,利用民主自由的好處。
這次事件挫傷社會對轉型正義的信任感,這個信任感確實亟待修復,才能讓轉型正義回到正軌。不過,偷錄音爆料的覺青,認為實踐理想的方式只有一種,看不順眼就要整鍋打翻,結果造成轉型正義工作上路後的最大挫敗,她的行動不只影響自己,也將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歷史中,一個重要的註腳。
《作者簡介》谷懷中,智庫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