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59歲李阿姨近2周沒有放屁、排便,導致嚴重腹痛前往急診就醫,經X光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竟是乙狀結腸腫瘤造成急性腸阻塞,為讓她盡速緩解不適,及避免裝置人工肛門,決定先放置大腸支架恢復腸道暢通,之後等營養及體力恢復,再安排手術切除腫瘤,李阿姨得知免裝人工肛門後,也大大鬆了一口氣。
▲醫師江驊哲提醒,50歲以上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
替該患者診治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表示,急性腸阻塞是指腸道的腫瘤長到一定程度,使得腸道失去正常蠕動能力,腸道內經過消化後的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腸道、抵達肛門,故會出現腹部絞痛、腹脹、停止排氣與排便、嘔吐等症狀,若沒有及時發現、治療,恐因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導致血壓降低,或造成腸子壞死、腸穿孔、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江驊哲說,傳統上面對急性腸阻塞的個案,因患者腹脹嚴重,導致手術時腸子無法吻合,故常需透過兩階段開刀手術,先裝置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減壓,協助患者清空宿便,等阻塞狀況緩解後,再進行腸道切除吻合手術,二次開刀手術不但增加風險,裝置人工肛門也對患者的外觀和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因此,若能透過腸道支架手術,可讓患者降低重複手術的風險,達到同樣功效,患者不需全身麻醉,僅需由肛門先以內視鏡到達腸腫瘤阻塞最狹窄處,再放入支架,此時多數患者的排泄物會如土石流般滾滾流出,待養足體力及營養後,再透過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及支架,不僅縮短住院天數,也能提升生活品質。
但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腸道支架手術,江驊哲指出,若病灶距離肛門口約5公分內,恐因支架容易產生刺激感、裡急後重、疼痛,或滑脫,故建議先與醫療團隊溝通後,再決定治療方式,建議50歲以上及有家族史的民眾,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