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太晚當爸爸,未來恐增加孩子罹患精神病風險。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與中國醫大公共衛生學院今(15)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太晚生寶寶的男性,若在25歲以後生育,生育年齡每延後十歲,其子代於18歲以前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會增加30%。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與中國醫大公共衛生學院今(15)日發表最新研究,太晚生寶寶的男性,未來孩子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增加。(圖/記者楊晴雯攝)
近年來,隨著國人受教育年數增加,平均結婚年齡上升,而生育年齡也變晚。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母親平均生育年齡從民國80年的27.2歲,上升到90年的28.2歲,106年的32.0歲;父親平均生育年齡從民國80年的30.3歲,上升到90年的32.1歲,106年的34.5歲。
社會大眾普遍知道,母親生育年齡過高,會增加小孩罹患先天性疾病的風險,乳癌危險也增高。而有愈來愈多研究也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過高,其小孩得到精神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該研究團隊利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院士莊明哲與台大醫院醫師胡海國在台灣收集之3000個思覺失調症家庭資料,父母無罹病、孩子是家中唯一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研究分析發現,父親生育年齡過高者,孩子在18歲前就發病、屬於早發型的風險會增加。
其中1649家庭進行全基因體關聯分型,獲得數十萬個遺傳位點資訊,藉此估計出父親的精神病多基因遺傳風險,並觀察到父親遺傳風險愈高,生育第一胎的年齡愈晚。
研究團隊進一步控制父親的遺傳風險後,單純以父親年齡來看,仍然發現父親若於25歲後生育,生育年齡每延後10歲,其子代在18歲以前就得到思覺失調症的早發風險就增加30%。
中國醫藥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助理教授王世亨說,過去北歐曾有研究指出,父親生育年齡超過30歲後,其子代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顯著上升;與父親生育年齡在25到29歲相比,父親生育年齡在30到34歲的子代罹病風險增加6%,而父親生育年齡超過50歲,其子女罹病風險大幅增加到66%。
王世亨提到,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健康的相關是否為因果關係尚未有定論,推測可能是跟男性的精子不斷進行減數分裂,而此過程中可能會有突變發生,隨著年齡增加,累積的突變數目也愈來愈多因此增加子代罹病風險;全基因體定序研究也證實,男性生育年齡增加一歲,小孩帶有來自父親的突變增加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