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西爪哇首府萬隆等地大型超市售有貼上台灣國合會認證的蔬果,品項達30多種,這是國合會技術團輔導在地農業企業化的成果,鎖定高端市場將延伸到雅加達,助農民提高收益。
▲國合會駐印尼技術團與印尼農業部倫邦農業訓練中心合作輔導生產的農產品貼有兩單位的標籤,已在萬隆等地的4大連鎖超市上市,鎖定高端消費族群,幫助農民增加獲利。(圖/中央社)
台灣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Taiwan ICDF)自2015年與印尼農業部設於萬隆(Bandung)的倫邦國家農業訓練中心(Balai Besar Pelatihan Pertanian,BBPP Lembang)合推「萬隆地區強化農企業培育發展計畫」,這項5年計畫年底將結束。
技術團團長莫國中19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萬隆計畫以教育訓練為主,教導農民培育優良品種、改進栽植技術、運用現代化集貨設施理貨、運銷、財務管理等,已訓練60名推廣人員、90名農民組織幹部、30個農民組織、1800名農民,培養他們獨立經營、共同合作的能力。
看著牆壁彩繪有台灣黑熊、蓮霧等水果、台北101等台灣意象的國合會萬隆站,莫國中說,包括環控智慧型溫室、具有預冷儲藏功能的集貨場等這些2015年後陸續興建的硬體設備,都將11月完整地移交給倫邦國家農訓中心。
但台灣與印尼的農業合作不隨萬隆計畫的結束終止。
莫國中說,印方期盼台灣再延長一年,輔導農民把整個冷鏈運輸和市場通路系統架構起來;此外,國合會也與倫邦農訓中心共同成立倫邦農企育成中心(Lembang Agribusiness Incubation Center,LAIC),希望將這個示範計畫的經驗複製到其他地區,建立成功的商業營運模式。
回顧萬隆計畫的執行,莫國中說,當初設定的目標都已達成。目前已發展出青椒、胡瓜、小番茄、牛番茄、南瓜、絲瓜、羅曼蔬菜、高麗菜等優良品種,在市場上推廣。
印尼經濟成長和消費市場快速發展,但農業相對落後。莫國中說,印尼農業生產無法跟上消費者對品質與食安的要求,技術團引進台灣高端產品的品種與生產技術,透過在環控溫室試作和田間訓練,協助農民學習改善種植技巧,激發農民的想像,發展出適合當地環境的生產方式。
正在溫室試作的櫻桃番茄是在整套由台灣進口的環控溫室培育的,是市場的當紅產品。莫國中說:「以前小番茄不那麼流行,口味改善後很適口,大家都在找這種生產方式。」
技術團技師潘泊原指出,這套設備在台灣很普遍,但在印尼很少見,溫室裝置有可開式屋頂、風扇、水牆、遮陰網、捲揚等資材,透過可偵測溫濕度等環境條件的感應器,可自動調控合適的生長環境,也可透過手機或電腦操控。
潘泊原說,雖然多數印尼農民沒有辦法投入這種等級的溫室,但這套設備讓農民學習如何控制採光、溫度等觀念,同時也示範台灣最先進的設備,「打台灣的知名度」。
除了溫室示範教學,田間訓練也是培訓重點。記者採訪當天,技術團與倫邦農訓中心的專家正在奇卡胡魯潘村(Cikahuripan)的一座清真寺辦理講習,教農民如何收集麵包蟲糞作有機肥料、以及繁殖菌種以作為有機防治資材。
務農超過30年的艾特(Ate Caridad)告訴中央社記者,他學習到施肥和驅除病蟲害的方式,「是我從沒學過的」。
種植馬鈴薯、花椰菜和番茄的艾特說,務農損失讓他背負銀行債務,加入萬隆計畫,希望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量,也希望改善農產品收購遭中間商剝削的問題,提高收入。
種植花椰菜的農民烏喬(Ucu Mulyana)說,他從培訓學習種植、收成、驅除病蟲害的知識,「希望計畫持續下去」。
倫邦農訓中心發言人葉耶普(Yeyep Dintan)指出,萬隆計畫對農民助益許多。他舉例,農民原將農產品直接賣到市場或賣給中間商,透過萬隆計畫協助輔導成立的農民組織、倫邦農企育成中心收購,獲得比較好的價格保障。
由倫邦農企育成中心收購整理、行銷的產品貼有Taiwan ICDF及BBPP Lembang的認證,已在萬隆、卡拉旺(Karawang)的家樂福(Carrefour)、波爾馬(Borma)等4家大型連鎖超市販售,8月將進軍井里汶(Cirebon),雅加達也洽談中。
莫國中說,在接下來延長一年的輔導期,國合會將透過「產地集貨、都會行銷」專案,協助倫邦農企育成中心研擬適當的品牌標誌,發展契約型、機構型、網路型、電商型等各種通路的高端市場行銷,打開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建立消費者信心並增進農民對其產品的榮譽感。
他說,國合會過去在茂物(Bogor)推動的農企業經營計畫、以及目前台灣與印尼正合作推動的卡拉旺綜合農業示範區也將納入這項行銷專案,讓印尼民眾知道台灣與印尼的農業合作,「為印尼消費者與農民帶來的福祉」。
在波爾馬超市選購蔬果的印尼民眾黛薇(Dewi)說,她Taiwan ICDF及BBPP認證的產品是品質的保證、價格也相對便宜,她知道這是台灣與印尼農業部合作的產品。
莫國中說,印尼與其他東南亞國家都類似,因人口密度高,每名農民的自有地不超過0.5公頃,地形也與台灣類似,不容易使用大型農機具,很適合引進台灣小農經濟的發展經驗。
他說,技術團協助印尼發展農業約42年,印尼農業部與農民都對台灣很有信心,一直希望技術團引進台灣元素,讓他們的技術與設備可以與台灣接軌,這也相對的幫台灣農企業廠商創造投資印尼的有利條件。
▲國合會駐印尼技術團引進台灣的優良品種與種植技術,在萬隆站的環控溫室內培育櫻桃番茄。技術團團長莫國中指出,改良後的櫻桃番茄口感佳,已成為印尼市場當紅產品。(圖/中央社)
▲國合會駐印尼技術團與印尼農業部倫邦農業技術中心合作辦理農民講習,技術團技師潘泊原(右)介紹,農民正在學習利用菌種製作有機防治資材。(圖/中央社)
▲國合會駐印尼技術團與印尼農業部倫邦農業技術中心合作輔導農民提高生產技術,技術團團長莫國中與農民討論種植花椰菜遇到的問題。(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