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身體微恙、著涼、感冒,多數人第一時間選擇往西醫診所或大醫院跑,較少上中醫診所求診,因為中藥常被認為只能「調養、補身」,殊不知傳統中醫在治療外感疾病上累積了可觀的理論與實務經驗,也能快速改善感冒症狀。中醫師張儷馨指出,西醫治療感冒主要是「抑制症狀」,中醫則是「祛風扶正」。
▲感冒也可以看中醫?中醫師指出,中藥特別適合體質虛弱者。(示意圖/記者陳弋攝影)
根據調查,有超過7成的民眾只曉得找中醫師尋求養生保健及預防疾病之道,卻不知中醫也可以治病。張儷馨醫師提到,感冒在中醫理論中屬於「風邪」,其侵犯人體的途徑多從皮毛而入,進入人體後使得營衛不通,而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頭痛、畏寒、發熱等症狀。如果說西醫對感冒的治療旨在壓抑令人不舒服的急性症狀(咳嗽、發燒、流鼻水),中醫則力求驅趕風邪,將症狀的始作俑者攆走。
▲擁有西醫藥師執照的中醫師張儷馨呼籲國人留意西藥的「寒涼」性質。(圖/張儷馨醫師提供)
◆西藥性屬寒涼 抗生素更「冷」
張儷馨醫師說,不少西藥屬寒涼性質,會損傷陽氣,抗生素便是一例,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有些身體本質比較虛弱的人吃完西藥,雖一時之間有感症狀減輕,但沒過多久卻發現沒有痊癒,更二度罹患感冒。這是因為西藥在抑制病情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傷了病患的「本」,削弱了抵抗力,長期下來體弱患者容易出現反覆感冒的現象。西藥的優點是可快速壓制症狀,體質強壯的人好得很快,不過體質弱的人很容易愈吃愈虛弱,也可能效果不彰!
◆中藥不傷本 副作用較少
無論是中醫或西醫,只要是藥物都會有副作用,但中藥多為複方,由「君臣佐使」(方劑組成的規則)組成,好處是各種藥材會輔助或制衡彼此的藥性,引起的副作用比較輕微。張儷馨醫師說,像是幼童感冒吃西藥,可能愈吃愈虛弱,若中醫師來治療,可能會附加補氣藥材,可以調節免疫力,有效幫助對抗風邪。另外,很多人可能經歷過感冒進入尾聲,西藥差不多吃完了,身體卻「要好不好」的狀態,例如剩下流鼻水或是咳嗽遲遲好不了,此時吃中藥可潤燥溫肺、補血補氣,踢走風邪!
◆發燒、頭痛、腸病毒 中藥也有快速解方
有頭痛、發燒等症狀,人們習慣求速效,訴諸退燒藥、解熱鎮痛錠等,並認為中醫治療感冒比較緩慢。對此,多數中醫師都不認同,根據臨床經驗,只要診斷正確、對症下藥,通常吃1~3天的中藥,症狀就能改善。張儷馨醫師就曾開立「麻黃湯」治療發燒,病患事後向她表示,吃完3包藥之後即明顯好轉。張儷馨醫師提醒,西醫的退燒藥雖可快速降溫,但相對也會削弱自身免疫系統,讓療程延長,建議勿濫用解熱鎮痛劑。
此外,對付幼童的腸病毒,中藥的療效和時程,亦不在西醫之下。張儷馨醫師強調,西藥治療腸病毒只能作症狀治療,中醫治療腸病毒則是將病毒驅趕出體外。
◆中醫師張儷馨簡歷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中醫內科醫學會內科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針灸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