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釗榛/綜合報導
2019結束前車界大家都在討論一個話題,究竟電動車在年底前能夠衝出多驚人的銷售量,果不其然,截至12月22日為止,12月電動機車銷售已經衝破3萬輛,市占率已經突破2成,會有這麼驚人的成績無非是2020年購買電動機車補助將縮水6,000元,所以年關前衝出驚人銷量也是必然,另一方面也表示台灣電動機車新創公司大豐收,然而銷量開紅盤真的有賺到錢嗎?或者這是一場玩弄EBITDA的新騙術?
▲丁學文認為新創公司玩弄EBITDA營造假象。(圖/KYMCO提供)
討論電動機車新創公司獲利之前,必須先理解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是排除利息支出、稅項、再把折舊和攤銷兩項費用也去除而得來的獲利結果。
理解了EBITDA之後再回來看台灣電動車新創公司,2019年電動機車整體市佔率已經突破2成,品牌掛牌總數已經來到20萬輛,如果單看銷售數字來推算營收會很可觀,但是問題來了,台灣電動機車蓬勃發展主要是靠著政府補助壓低售價換來的,因此少了補助還能不能有這麼漂亮的銷售量是個問號。
另一方面,EBITDA不將稅息與折舊攤銷納入,要做漂亮的營收數字並不難,只要政府繼續補助,配合價格策略,即便是賠錢賣,只要銷售數字持續成長,便能營造出獲利的美好幻象,但是幻象的真面目,實際上是深不見底的燒錢黑洞
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丁學文表示:「我們要知道,投資人不是天使,更不是慈善家,投資人的目的也是賺錢。資本確實迷人,但資本的慾望無限,如果QE豐沛,如果投資人的錢用之不竭,如果獨角獸真的能賺錢,那你賠錢搞營收沒有人會說話。但如果QE收緊,投資人的錢變得有限,投資人的膽子就必然會變小,前一輪的投資人甚至可能不再溫柔,每天逼著你找新的投資人進來抬轎。當創辦人抬頭看著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錢越燒越凶,低頭看見財務報表虧損數字越來越大,卻仍然硬著頭皮玩弄華爾街那套EBITDA財務模型,說著自己越來越不相信的故事繼續融資,這會讓一切變了形,創業活生生變成了大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