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七大意見領袖 解密2020大趨勢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林讓均、陳育晟、沈瑜、毛凱恩/遠見雜誌

▲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圖/張智傑/遠見雜誌)

回顧過去一年,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不少台商鮭魚返鄉,資金流入的議題在金融界發酵,而董娘們跟著返台,撐起台灣精品、百貨市場的半邊天,包括SOGO復興館精品部門,和以精品為主力的台北101、微風,2019年週年慶都有兩位數成長。

在科技領域方面,7奈米產能大爆滿的台積電、做出全球首顆5G單晶片的聯發科,在2019年12月股價分別創下歷史新高和57個月新高,不僅成為「護國神山」,支撐台股創29年新高,獨特技術更使台灣在2020年5G商機爆發時,角色更顯重要。

至於房市,儘管2019年前三季土地交易量創下歷史新高,也不斷有創天價的商辦建案,但整體房市仍偏冷,不少建商仍在備麵粉等風,賭的是新一年政策利多、景氣變好,手上立刻有土地可以推建案。

面對2020年,有哪些關鍵趨勢是不能錯過的?《遠見》特別邀請科技、電信、金融、投資、百貨零售、商用不動產、一般住宅7位意見領袖,透過他們的精闢見解,帶讀者迎戰新的一年。

科技/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醫療、AIOT,轉型升級兩大應用

中美貿易戰開打一年多來,台灣科技業紛紛因應,調整產能,打造「非紅供應鏈」。不過,目前產線遷移地點仍發散。如廣達調升台灣產能,仁寶、緯創皆紛紛加重東南亞市場投資。
此外,面對AI(人工智慧)時代來臨,5G應用即將啟動,如何從AI+5G找出跨領域、新應用的轉型策略,也是科技業2020年新顯學。

75歲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即便已從宏碁退休15年,仍對科技趨勢深入觀察,並在2019年底擔任台灣首家負責操盤文化科技基金公司「科文双融」的董事長。

再披董座戰袍的他,對2020年台灣科技界發展趨勢,有哪些觀察?

2020年,台灣科技界的大方向是「轉型升級」,轉型就是和原來不一樣,升級就是提高附加價值。

轉型升級一定要「做得早、做得小」。做得早是因為培養轉型所需的核心能力需要一段時間,最好小小的做,就算失敗了,也不會喪失太多資源和信心。

要成功轉型升級,必須重視「體驗經濟」,跨領域共享現有資源。也要有「雙融」概念,因此2019年12月我們才成立公司,要把文化、科技、資通訊、醫療融合,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2020年科技業的轉型,醫療和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應用面會比較大。今年醫療科技展,我從沒看過那麼多醫院和資通訊廠商來參展,大家已經花了好幾年時間發展,這算是初步成果。

同時,隨著運算技術將從雲端運算轉向邊緣運算,AIOT也將驅動各種智慧裝置應用。這樣的工具,雖然不會像個人電腦出貨量那麼大,但台灣會扮演關鍵角色。

我希望2020年科文双融能找到可發展的案子,先不要找太大、太長的內容,用「做得早、做得小」的滾雪球策略,漸進式調整,在台灣打造一個5G體感科技平台。

5G的科技,我已經看到了,只缺能夠複製、國際化的場域,未來會鎖定表演和視覺藝術,善用5G低延遲性的特色,而不是現在已經很普及的影音作品。在醫學領域,過去受限醫師專業人才有限,但5G成熟後,遠端手術可以省很多人力和交通成本。(陳育晟、毛凱恩採訪整理)

電信新創/台灣大哥大總經理 林之晨:5G啟動創新商業模式,但台灣發展持平

全球行動5G商用競賽,由韓國、美國、中國在2019年領跑,其餘20多國也將在2020年相繼正式商轉5G。因此,各界預期,2020年會是5G商機爆發的一年。

台灣新創向來以人才和技術聞名。過去兩年,至少有50家國際資金投資台灣新創。台灣政府的新創基金規模,目前也超過1000億。

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林之晨,2019年4月就任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後,立即拋出「超5G策略」,希望打造台灣大、之初創投成為市值1000億美元的集團,連董事長蔡明忠聽到了都直呼,「可不可以不要那麼狂,喊少一點吧」。

橫跨電信、新創領域的林之晨,對2020年有何觀察?

5G時代有幾個特色。第一,商業模式必須要轉換。如果說4G是一般轎車,5G就是超級跑車,不是每個人從早到晚的交通都需要它。

5G是要用來處理一些比較特殊、極端的情形,像是超低延遲、大量物聯網載具。因為這樣的特色,5G的商業模式勢必和4G很不一樣。

第二,5G會有多元的殺手級應用,和2G、3G、4G主要應用都落在手機不同。

舉例來說,前幾年大家有討論過AR(擴增實境)眼鏡,那時續航力太低,並不成功。但未來三到五年,電池技術會大幅進步,邊緣運算也變得成熟。因此,新的AR眼鏡可能充電量比以前多,也不需要負責運算,只要把需求丟給雲端,雲端就會把運算結果丟回來。它不過就是一個顯示器而已。

在未來的垂直商業模式中,消費者不會只付月費,而是針對AR眼鏡、智慧手錶、自駕車等應用個別付使用費,或是自行購買所需裝置。

這種垂直商業模式,需要很多生態系伙伴,像之初創投這樣的加速器,累積376個活躍的新創企業,可以大幅加速台灣大哥大未來5到10年轉型,有點像小米過去建立獨特商業模式的過程。

至於2020年台灣創投景氣,大概會跟今年差不多。從需求面來看,過去幾年,很多年輕人離開大公司,出來創業,但隨著中美貿易戰增溫,台商供應鏈受到大幅關注,台商回流,年輕人出來創業的意願變低了。

從資金供給面來看,這三年來,整個本土創投基金的供給沒有增加,但海外基金卻加碼。以東南亞來看,新加坡過去這一、兩年,新創投資活動減少,區域級基金把目光投向台灣,造成台灣市場相對變強。

整體來說,2020年台灣新創的供給和需求會比2019年稍微變弱,但海外需求增加,所以整體會持平。(陳育晟採訪整理)

金融/國泰金控總經理 李長庚:純網銀落地年,期待有溫度的人機協作

身形高壯的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肩上扛著近10兆台幣資產、台灣市值第一的金控公司,但再忙再累,面對提問總能丟出有觀點、又「有哏」的內容,是媒體最愛「堵麥」的金融大咖之一。

華頓商學院畢業,在國泰霖園集團工作達33年的李長庚,歷任壽險、投顧、證券與銀行等職務,近年擔任「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長。這位47年次的金控舵手如何看待2020年的財金趨勢?

2020年,台商資金回流效應將持續在財管現場發酵,這是台灣金融界過去30年來,首度遇見的兆元商機。

海外資金匯回專法在2019年8月中旬生效,但至今真正回來開戶的有限,可見許多台商還在觀望。

另一個金融界期待的財管開放政策,則是金管會的「媲美星港的財管管理新方案」。台灣或許無法取代新加坡、香港,但台灣的財管服務有機會做得更好,因為台灣有強勁的製造業、有龐大的台商族群,他們都有財富傳承的需求,這是星、港沒有的優勢。

但台灣要做為金融財管中心,就得先建置有效率的財管平台,並做好KYC(認識客戶)與風險評估。這兩大前提確立之後,就能大幅開放商品,這是成為財管中心的must(必要性)。

台灣一向在IPO初級市場的商品量較少,過去引進國外金融商品,也只能賺到有限的行銷費用。因此,開放次級市場的結構化、證券化商品是機會,例如投信發行債券ETF,組裝商品來銷售,利潤就高多了。

台灣已從「財富創造」走向「財富增值」,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專才愈來愈重要,2019年考CFP (理財規劃顧問)證照的人數翻升一倍,創10年新高,可見為了因應資金回台、金融業轉型,各銀行積極部署財管人才。

不過,資金來去是雙行道,台灣如果有雄心壯志想做國際金融中心,就不能只是單行道。如果沒有適當商品,資金回流的投資效益將比不上海外投資,相關單位應有更多雙向思考。

至於保險業,IFRS 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 號)的落實準備,也是2020年的重點。很多人將IFRS 17「妖魔化」,我卻覺得「短空長多」。儘管建置資訊系統、財務架構,會花費不少成本,但長期能健全保險產業,整頓不當定價、資產過分曝險的弊病。

2020年也是純網銀落地年,勢必改變消費者行為,但最好的金融服務模式是「人機協作」,有溫度又有科技。如何將「金融科技」與「理財專業人員」結合,並導入加值服務,將是挑戰與機會。(林讓均採訪整理)

投資/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資深顧問 楊應超:5G iPhone上市,推薦台積電、鴻海、大立光

過去,每當iPhone新機推出,台灣蘋果供應鏈往往跟著搶食新機紅利,「一支iPhone救台灣」的說法不脛而走。

2019年,iPhone 11上市,比起2018年上市、同定位的iPhone XR,蘋果把iPhone 11的價格調降7%。《巴倫週刊》(Barron's)分析,儘管這可以提振買氣,卻不利蘋果獲利。果然蘋果2019財年第四季財報顯示,儘管營收比去年成長2%,但獲利卻衰退3%。

有「最懂鴻海的分析師」稱號的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資深顧問楊應超,過去總建議投資人緊盯台積電、鴻海、大立光三檔蘋果供應鏈權值股。

面對iPhone需求提升、獲利下滑,加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蘋果供應鏈遷徙,台積電、鴻海、大立光還會是楊應超2020年推薦的個股嗎?

2020年我還是推薦這三家。我不是說其他股票不好,只是從外資角度,他們希望買比較大的權值股,要有流動性的,這三家外資比較買得下去。

2020年,最重要的是5G的iPhone將會上市,會帶動換機潮,這三家都是蘋果主要供應鏈,都會連帶受益。

現在iPhone主要面對的問題是,它的銷量不成長了。這對大立光來講還好,因為現在的iPhone每一台都有三個鏡頭,就算iPhone不成長,但鏡頭變多,大立光還是一樣有成長機會。

但對鴻海就不一樣了。iPhone不成長的話,鴻海就麻煩了,它唯一能做到的是,在每一支iPhone多放點東西進去。所以半導體一定是鴻海的下一步,現在IC設計的話,鴻海雖然有,但還是太小,如果半導體要發展起來,至少需要三到五年。

至於台積電,基本上是以技術為本位,只要它做得出來的東西,不管有沒有貿易戰,客戶還是會讓它做。就算三星一直說要迎頭趕上,但我覺得等到三星做出來再講吧。

未來,產品在哪裡賣就在哪裡做。台積電一定會到美國設新廠,鴻海已經過去了,美國這麼大的市場,這是遲早的問題。

因此,世界會出現兩套系統,科技產品也會出現兩種規格,美國規格一定繼續讓台灣做,大陸規格就不知道給誰做了,很有可能是紅色供應鏈。

台灣科技業如果要在這種背景下生存,可以學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立委選戰的布局,既押寶台灣民眾黨,也和親民黨合作,分別對美國、大陸提供服務。我們要當棋手,不能當棋子。(陳育晟採訪整理)

百貨零售/遠東SOGO董事長 黃晴雯:董娘回流效應發酵,前景審慎樂觀

近幾年來電商快速發展,營業額年成長總在8~10%間,讓大眾留下刻板印象:「網路購物笑呵呵、實體百貨業苦哈哈」。

但台灣的百貨業,真的苦哈哈嗎?其實未必。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百貨業在2017、2018年連續二年成長率雖不到2%,但2019年1~10月營收2840億元,年增率已達4.9%,成長引擎似乎重新點燃。以遠東SOGO來看,台北復興館國際精品已連續三年兩位數成長,營運面積減少下,2019年SOGO周年慶業績水準也與2018年持平。

遠東SOGO百貨董事長黃晴雯指出,這歸功於復興館齊聚愛馬仕、香奈兒、LV與卡地亞四大品牌,加上「董娘回流性效應」,預期這股董娘商機也將延續到明年。做為百貨業龍頭公司,黃晴雯怎麼看2020年百貨、零售市場?

我對2020年抱持「審慎樂觀」,原因有三。首先,受惠中美貿易戰轉單與台商回流,有消費力的「董娘」們也跟著回流,帶動了精品消費力。2020年SOGO復興館將再迎來GUCCI,將聚集五大一線精品霸主,在董娘商機下,期待明年前景不錯。

第二,內需將帶動正面績效。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2019年11月發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上升幅度是6項分項指標中最多的,顯示一般大眾錢已到位,且對景氣樂觀。

第三,2020年1月總統大選,新總統於5月就職,下半年將回到正常步調,民眾將更有意願消費。

那麼,為什麼審慎呢?在於總經環境難以捉摸。例如SOGO位於台北東區,面臨商圈蕭條,商仲統計,2019年第一季空置率高達12.5%,在各單位努力下,第三季下降至11.5%,但人潮仍不及過往;而陸客人數急凍,同樣衝擊零售業,新南向等東南亞國家的旅客消費力仍比不上陸客。

我觀察,近來消費M型化,百貨業態與檔期也呈現M型化,高端與民生產品有如天壤之別,但都很受歡迎,民生家電產品如氣炸鍋、清淨機等,都很熱銷。

我建議,各實體零售業首先要打造獨一無二品牌文化,第二是體驗感,要給消費者來實體店面的意義,例如SOGO忠孝館打造樣品屋、SOGO敦化館開設烹飪教室及精品店的高端服務,這些都是電商及外送平台無法取代的。

第三,近期亞馬遜已進軍醫療產業,如開設網路藥店,阿里巴巴也開始賣房,我們百貨業也可開發物流、金流,因為面臨到跨行業的混業競爭。能否生存下去,端看是否願意做變形金剛,不斷蛻變,淬鍊自己。(沈瑜採訪整理)

商用不動產/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  顏炳立:房市唱《春花望露》,商辦熱潮會持續

2019年,微軟、Google、臉書、亞馬遜等外商在台加碼投資,加上共享辦公室、電商不斷拓點,讓台灣頂級商辦租金創下18年來新高。

不少過去20~30年在中國發展成功的台商,近年來陸續在台灣購置商辦,締造不少成交紀錄。

2019年9月,南港世界明珠辦公大樓由聯強集團斥資63.58億元買下15個樓層,創南港房市新紀錄。

同一個月的京華城標售案,由威京集團旗下中石化以372億歷史天價得標,未來也將改造為頂級商辦。

這兩起成交案的幕後推手—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過去就曾精準預測這波商辦熱,預測2016年起,房市走勢將如盤子型,先緩跌四年,自2020年起再盤整四年。

每一年都會為該年房市選主題曲的他,2019年選了《港都戀歌》,認為韓國瑜雖然挾韓流當選高雄市長,但並無法翻轉高雄房市。

2020年,他搶先向《遠見》披露新一年主題曲。到底他選了什麼歌?台灣商辦熱能持續多久?

房市從價、量、買氣這三個角度來看,數字都是增加的。房市最壞的四年已經過了,會不會再往下走?未來利率會持穩,往下走的機會不大。

看樣子剛性需求會引導下一波房地產在景氣漲的時候,有長期性的投資介入,現在還看不出來。所以,我認為2020年房市會「春暖花開」,但還不到怒放,而是進入盤整階段。

因此我選了《春花望露》這首歌來當2020年主題曲。今夜風微微/窗外月當圓/雙人相愛要相見/思君在床邊/袂見君親像野鳥啼/噯唷/引阮心傷悲/害阮等歸暝。

歌詞套在房市是指擁有房地產的人(賣方),像歌詞的女性一樣,還在期待郎君(指買方)。

要買房的人,建議可關注價格下修的產品,如果還是掛在四年前高價,你不要理他,他賣不掉。

至於商辦,我早在2018年就發現企業願意用高於市場的行情價來買。那時候我就斷定,台灣商用不動產,唯一不會熄滅的火種就是辦公室。

店面死了,飯店也死了,2019年留下的火種就是辦公室。我預期,台北東區辦公室價格,未來一定創新高,質感、房價、租金也會在未來兩、三年內改寫紀錄。(陳育晟採訪整理)

一般房市/信義房屋總經理 劉元智:房市「北溫南熱」,自住客將是需求主力

不只商辦市場熱呼呼,2019年末台灣三大房仲集團一般房屋的成交量也傳出捷報。信義、永慶2019年11月交易量都比2018年同期成長30%,而台灣房屋七都交易量則比2018年同期成長5.9%。

央行2019年11月公布,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南共五大銀行10月新增房貸為551.08億元,是歷年10月之最,顯示房市景氣增溫中。

此外,新北捷運環狀線、台中捷運都可望陸續通車,可望帶動另一波房市需求。

信義房屋總經理劉元智指出,這波房市增溫,主要由自住客撐起,和政策或投資客較無關。身為房仲龍頭,劉元智如何看待2020年?

過去四年來,台灣房地產成交總數平均都在30萬件左右,雖然穩步復甦中,但比起高峰期32萬案件,已經差很遠了。

這幾年成交量比較平穩,一定是以自住客需求為主。畢竟台灣面臨少子化,經濟成長率不過2~3%,很難再回到以前那個成交總數30~40萬件的時代。

目前在房地合一、房稅合一政策之下,如果把入手一年的房子賣掉,會被課35%的稅。所以很少投資客會在短期一、兩年內獲利、脫手,如果有投資,都是看中長期租金投報率。

台灣不動產的版圖,2020年會是「北溫南熱」。雙北比較平穩,成長率大概2~3%,捷運尾端或捷運可以到的地方,如淡海新市鎮,會是熱點。

而中南部房屋價錢便宜,加上一些科學園區設立,相較雙北,房市會比較熱,成長率會到10%。在台南、高雄,只要房價落在每坪15萬~20萬左右,我相信對首購族來講,接受度是高的。

對買方來講,2020年畢竟還是以本身購屋需求為主,建議可多看、多做比較,挑選最有利自身需求的物件。

至於賣方,除非有很明確的都更、危老議題加乘,否則我認為「買好不持舊」,屋齡30年以上的房子維修很難,能不能都更也不知道,不如乾脆換個屋子。兩房和三房還是目前主流。

一來是因為首購族或年輕人無法負擔太多錢,二來是換屋族恐怕嫌大屋子難打掃,而選此種房型。

過去只要遇到選戰,房市都會被干擾。我還記得,2019年初,有建商還很擔心,對2019年第三、四季房市看法持平或看壞。但現在看來,不只沒這種狀況,自住客的剛性需求還撐起房市,讓我們表現比2018年好很多。(陳育晟採訪整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月號:http://bit.ly/2ZCFlGN

【#直播中LIVE】2024臺中電競嘉年華跨界風潮!引領電競與運動創造新視野
大數據推薦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 vs 日本 LIVE直播聊天室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