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台灣傳統瓷磚圖鑑 找回過往生活美學

兒時阿嬤家常見的馬賽克浴缸,隨都市化發展已不復見。畸零地工作室花6年時間走遍台灣各地,記錄老宅留存的傳統瓷磚,透過募資發行傳統瓷磚圖鑑,呈現台灣人生活美學。

▲畸零地工作室耗時6年時間,走遍台灣本島與金門超過50個鄉鎮市區,找尋台灣各地老民宅留存的瓷磚。(圖/畸零地工作室提供)

去年交通部觀光局駐新加坡辦事處與新加坡合作,將地鐵車廂化身為台灣古厝常見的經典懷舊浴室,把兒時阿嬤家常見的馬賽克浴缸、方形花磚、窗花等設計,帶到新加坡地鐵站,展現台灣古早味。

近期也有一群年輕人成立畸零地工作室,耗時6年時間,走遍台灣本島與金門超過50個鄉鎮市區,找尋台灣各地老民宅留存的瓷磚,記錄從日治時期的馬約利卡瓷磚,到民國60、70年民宅常見的馬賽克磚、印花磚等。不同時期的瓷磚,反映出不同時代的常民美學,也代表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

畸零地工作室創辦人黎世堯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這項計畫緣起於大學畢業製作,當時有感於過去的學習都以歐,美、日本系統為主,卻少了台灣的設計語彙,從而觀察台灣的生活環境,「發現許多廢棄老房的瓷磚都很美,研讀史料才知道花磚在台灣有百年的歷史」。

黎世堯指出,台灣從清代便開始使用瓷磚,因具備適合製作陶瓷的土質,民國50年代的陶瓷產業最為蓬勃發展。當時台灣瓷磚產量位居全球第3大國,到民國80年代後景氣低迷、同業削價競爭,許多廠商為求生存而遷往海外,瓷磚產業式微,當年生產的圖樣卻沒被保留,因而失去寶貴的文化資產。

因此畸零地工作室今年推出「爿爿花—台灣傳統瓷磚圖鑑」出版募資計畫,第一階段把蒐集到的100款傳統瓷磚,系統性的分類整理與考究圖樣的設計脈絡,並將每一款記錄到的瓷磚重新繪製成數位化圖樣,可作為未來在設計上的運用,同時記載台灣過往生活美學。

黎世堯表示,田調都先從各地火車站周圍開始找起,這些地區都是最先開發的區域,最能找到過往的建築痕跡,尤其在金門調查時收穫最多,不僅找到來自英國、日本的馬約利卡瓷磚,也有因過去海外經商的世家,從東南亞、西方帶回來的瓷磚,從一磚一瓦便能判別家戶的財力。

目前第一階段募資金額已達標,第二階段則是朝傳統瓷磚圖樣共享資料庫邁進,黎世堯說,除了會把團隊蒐集到的瓷磚圖樣放上雲端,也邀請民眾提供自己搜集到的傳統瓷磚,讓更多人參與這項保存台灣文化資產的計畫。

中央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3分鐘《財劃法》闖關!綠黨團甲動擋議事錄確認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