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書萓/台北報導
今(28)日是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滿100天的日子,指揮官陳時中特別針對民眾討論得沸沸揚揚是否該普篩一事,為國民上課。他指出,這100天裡因呼吸道問題就醫的人數高達500萬人,也說明了「台灣不普篩是有科學依據的」。
▲陳時中說明,國外普篩是因為罹患率很高,我國罹患率為每萬人約18人,但國外是上千、上萬人。(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示,從這100天的統計得知,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從3月開始一路往上爬,第一波暴增的確診個案皆為境外移入。而這百日裡,有5百萬位民眾就醫看呼吸道症狀,再經醫師評估,找出6萬多人,再用PCR篩檢找出目前的429例。
陳時中指出普篩的迷思,他以「快篩」為例,假設快篩檢驗敏感性75%,特異性99%,在台灣的盛行率下,每檢驗1萬人,預計會有114人出現陽性,然而其中100人卻會是偽陽性。
陳時中再試算普篩費用,「快篩」雖然價格較低,但準確度偏低,偽陽、偽陰性率高,全台普篩大約得花46億元。「PCR」確實準確度高,但價格也高,且須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若全台進行普篩,粗估要耗費690億元,現階段只花1.8億,成為全球少數可維持正常社會運作國家。從數字上便能看出,普篩效益不彰。
▲陳時中解釋,台灣不普篩有科學依據。(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強調,台灣不普篩有科學依據。他表示,國外普篩是因為罹患率很高,我國罹患率為每萬人約18人,但國外是上千、上萬人。談到為何要普篩,陳時中解釋,任何政府做的都一樣,如果陽性的人非常多,已經無法區分,就讓民眾全部不要活動,有病的再來看,沒病的在家裡等,嚴重的病人再出來看醫生。第二種狀況是,陽性病人沒那麼多,所以需要大量的篩檢,把陽性病人找出來治療。台灣確診患者很少,因此不需要走到「封鎖全部」這一步,我們只要用科學方法直接把有病的人找出來,送去治療即可。
他再解釋,每一個國家都從全封鎖、半封鎖都是為了做分流,用來區分健康與不健康的人,只是每個國家設定要做到的程度不一樣。以英國為例,一開始只治療最嚴重的患者,不太嚴重的患者就隨便他們趴趴走,但最後他們很快就失敗了;至於相對成功的是瑞典,假設死亡率百分之0.6,意即死亡率很低,因此與其花很大成本去普篩,不如把患者趕快治療好,雖然短時間內死亡率比較高,但長時間對民眾的免疫力會較好。
最後,陳時中表示,台灣個案數少,只要透過醫師評估症狀,準確通報採檢,並由衛生單位精準疫調,及早掌握密切接觸者,就可有效控制疫情。台灣不普篩有其科學根據,保持社交距離,才是防疫之道。
看更多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武漢肺炎,肥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避免食用生肉及生蛋、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
回國若身體不適請主動通報,14天內出現疑似症狀請先撥打防疫專線,並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