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呈嘉/綜合報導
你的照相機還停留在自拍、拍食物嗎?現在有更有意思的攝影方式,撰寫《飛呀!科學小飛俠》一書,鑽研懷舊卡通的藝術家張哲生,最近透過臉書分享自己的攝影作品「哲生原力穿越台北」,將台北幾十年前的老街景、人事物,巧妙融合今日的台北街頭,將以前的人穿梭在繁華的街頭,畫面的衝突引起熱烈迴響,也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與感觸。
▲穿越中華路/1959年的人們,走在今天的中華路上。(圖文/張哲生製作)
▲穿越時空的三輪車隊/黑白照片拍攝於1951年5月1日,千餘位身為勞工代表的三輪車伕,駕著三輪車聚集在總統府前,參加「中華民國四十年勞動節慶祝大會」。(圖文/張哲生製作)
社交軟體的興起,照片分享常常不外乎是生活近照或個人美圖,但還有更有趣創作方式,藝術家張哲生將新舊照片巧妙融合,勾起懷舊回憶,其實創作動機源自於網友的分享的老照片,張哲生覺得老照片常常大家放在那邊看一看「喔,原來以前是這個樣子」,然後就淡忘了,要如何讓一張照片引起大家能有更深沉的回憶與感觸?於是張哲生開始創作新舊照片營造時空交錯的作品,也成功讓許多人看了有不同的感觸與體會。
張哲生花了2年多的時間,拿著老照片在台北街頭拍攝創作,這期間雖然辛苦,但也收穫不少,受《三立新聞網》專訪中他說,其中一張照片「北投情人廟」讓他印像感觸特別深刻,那是張哲生與媽媽在情人廟前的一張合照,「39年前,媽媽摟著我的肩;現在,換我摟著她的肩。」
▲北投情人廟 1973 vs 2012/一張一歲多的老照片,母親節重返舊地拍照,時隔39年,還能在同地與母親合照,是一件幸福的事,祝媽媽身體健康、母親節快樂!(圖文/張哲生製作)
「同樣的地點場景,三十幾年前,我還是小個的小小孩,今日,我比媽媽還高了。」相片就像一道時間的河,帶你回到當初的情境回憶,只不過,時空交錯下,也讓人感受到親情間的緊密交流,在瞬息萬變的世代中,讓人更珍惜當下的人事物。
「我不喜歡大家老是愛稱台灣是鬼島。」張哲生說,或許大家都太愛批評了,忘了身旁真實確有的美好,也忘了自己也該站起來動一動、做些什麼,去珍惜,去了解,去真切的認識身旁的人、事、物,簡單的拍照也能串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時光穿梭照,其實大家都可以做。」張哲生受訪說,發表這些照片其實是希望能有拋磚引玉的作用,大家其實只要找個同樣的地點,親朋好友都可以聚在一起再拍一張。所以別繼續活在臉書的世界中,拍照只是引子,許久不見的朋友、同學該聚一聚了;也或許,在新照片中,你會發現父母親的白髮。
「照片不應該只有回憶」,張哲生表示,透過二次創作,他希望可以帶給大家更多元的感受,對於網友提到,這才是真正的「文創」,張哲生受訪則是謙虛的說,雖然文創在字面上是以具創意的方式去推廣文化,但其實他更希望「吸引大家能夠能一起來參與」,就像這批照片是以台北為主題,大家也可以在地家鄉來出發,由在地人去創作的作品,更能顯出其意義深遠。
「文創」若能真正地讓民眾參與,少一點商業行為,多一點親身體驗,將文化教育落實生活之中,或許,我們可以讓社會洋溢更多的文化氣息。
《圖片由作者授權,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衡陽路2號,穿越半世紀的一分利麵店/2014年11月18日,為了拍攝與一張1966年老照片做為對照的今日影像,我拜訪了1945年創立、坐落於台北市衡陽路4號的中華西藥行,老闆娘莊太太告訴我,老照片裡位於中華西藥行隔壁的麵店名叫「一分利」,她老公一直對於小時候在一分利麵店品嘗過的滋味念念不忘,這段話讓我有了個想法,就是讓「一分利」重現於目前的中華西藥行隔壁。於是,我完成了各位現在看到的這張穿越照。(圖文/張哲生製作)
▲1972年的人們穿越來到2014年的台北行天宮拜拜/畫面裡人車擁擠的黑白部份由陳漢中拍攝於1972年2月15日(大年初一),彩色的街景(包括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與松江路口的蓬萊大樓與台北行天宮)則由張哲生拍攝於2014年3月17日。
平常香火就已十分鼎盛的台北市行天宮,每逢大年初一,更是盛況非凡;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善男信女們扶老攜幼,由各地趕來進香朝拜,向關聖帝君祈求全家的平安。(圖文/張哲生製作)
▲中山堂廣場上的中華巨龍從1972年飛越到2014年/我手上拿的黑白照片拍攝於1972年10月,許多民眾在台北市延平南路與永綏街口的中山堂廣場上圍觀舞龍表演。畫面左上角,位於路口轉角處的10層高樓,當時剛完工沒多久(1970年7月13日動工、1972年3月19日竣工),現為合作金庫銀行信託部的所在地,地址為台北市永綏街7號。位於這棟新大樓對面的遠東百貨永綏店(今遠東聯合診所所在地),當時已經遷入附近新開幕的遠東百貨寶慶店(1972年1月18日開幕)。永綏街往東到底與博愛路交會。
這張照片是我在2014年10月16日前往中山堂拍攝,在此特地感謝中山堂二樓的「堡壘咖啡」讓我入內到戶外的露台用餐區拍照;根據當天我在中山堂拍照的親身經驗,推測1972年照片的拍攝者應該就是站在中山堂二樓露台的東南隅往東拍攝。
我記得小時候,每逢國家重大慶典,例如國慶日或是春節的聯歡表演活動中,都能看到這尾「中華巨龍」的身影,由於其演出成員大多來自四四南村的子弟,所以也被稱作「四四巨龍」。
後來,隨著聯勤四四兵工廠轉型,以及四四南村被迫改建,中華巨龍的表演開始出現後繼無人的現象,再加上國防部改以作戰訓練為主,不再支援中華巨龍的開銷;於是,中華巨龍便被打入了冷宮,其最後一次的演出,是在1996年5月17日,我國首位民選總統李登輝先生的就職慶祝活動上。
如今,因為欠缺管理與維護,這尾巨龍早已頭尾分離、殘破不堪,被丟棄在某個倉庫的角落裡;然而,在失去了政府的支撐之後,中華巨龍重現國家慶典活動的日子,已是遙遙無期。(圖文/張哲生製作)
更多老照片:哲生的超時空影像之旅(今昔對照)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2075250294531.1073741975.124164094530&type=3
【作者簡介】
張哲生,1972年5月16日誕生。鑽研懷舊卡通十餘年,透過網路與同好交流分享懷舊卡通,著有【飛呀!科學小飛俠】一書,詳細介紹數十部民國60~80年代的懷舊卡通;建立「哲生原力」網站與同好分享收藏與心得,目前活躍於網路社群平台,旨在記錄生活的點滴、探討現實的疑惑、拓展生命的深度、致力夢想的實現。他不斷嘗試著-連結夢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