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00多年前就有憂鬱症?醫師作家揭屈原投汨羅江秘辛

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提到端午節,我們會想到「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位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曾任左徒、三閭大夫,一生主張對內薦舉賢能,對外聯齊抗秦,卻屢遭排擠並兩度流放。醫師歷史作家譚健鍬認為,詩歌就是屈原的肺腑之言,從他的《楚辭》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位憂鬱症患者的苦楚。

▲譚健鍬醫師認為,屈原很有可能是憂鬱症患者。(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譚健鍬在《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一書中提到,人們談論屈原只注重其作品之優秀,人格之高尚,愛國之熾烈,卻忽略了他的身心狀態,更沒注意到其惡劣的精神狀況:沮喪、焦躁、煩悶、求死。而這些元素都在屈原的詩歌中閃現。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忳鬱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意思是說自己憂鬱煩悶,悵然失意,如今孤獨又窮困。後人從中可感受到大詩人滿腔的悲愁,世界一片灰暗;「曾歔欷余鬱邑兮,哀朕時之不當。」他又提到自己泣不成聲滿心悲傷,哀嘆如此生不逢時;他還在〈懷沙〉裡說:「鬱結紆軫兮,離愍而長鞠。」抒發內心憂愁、鬱結、悽愴,遭受憂患困窮多麼久長。

譚健鍬指出,憂鬱症患者的體重常會下降,容易疲累、失去活力、體能變差,屈原在江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大概就是這副模樣;另外,憂鬱症患者常有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就像屈原「遊於江潭,行吟澤畔」時遇上一位漁夫,對方笑問:「全天下都汙濁了,何不同流合汙呢?」屈原聽了激動回:「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怎能用潔淨的身體去承受污穢的事物呢?怎能用清白的人格,去蒙受人世間的塵土呢?)漁夫可能只是隨口開個玩笑,屈原卻立刻當真,發出激烈的詰問,足見其情緒之激盪。

「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不畢辭而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屈原悲嘆寧可早點去死,被水流漂走,擔心禍殃再一次來到;話沒說完就投向深淵,可惜這一切君王都不知道。最後他選擇向著汨羅江縱身一跳,結束悲苦餘生。

譚健鍬認為,縱使屈原身上有著堅忍不拔、嫉惡如仇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不知變通、不願和現實妥協的缺陷性格,他的個性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絕響,也種下抑鬱的種子,為其悲劇人生鋪上不歸路。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直播中LIVE】台灣隊完封日本!奪12強冠軍 賽後兩隊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