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芸斐/NOW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又發出警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即將再爆發一波新高峰,現在只要打開電視,新聞幾乎都在播報每日確診及死亡人數,以及確診患者的活動足跡等,讓人不免心情擔憂。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在門診觀察發現,因為壓力大、焦慮心情造成耳鳴新發及惡化的患者越來越多,日前就有1名任職百貨專櫃的櫃姐,因每日都須接觸大量人群,擔心自己也有染疫風險,甚至可能面臨失業,在焦慮的情緒與龐大的壓力下,更出現耳鳴症狀干擾生活。
李宏信表示,許多民眾以為耳鳴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上述個案年紀僅40歲,發病原因推估與壓力、緊張、焦慮等情緒有關。患者在就醫時,自述因工作需要與客人近距離接觸,雖然全程都有配戴口罩,但經常對著疫情新聞緊盯不放,約3周前開始出現了嚴重的耳鳴狀況,才緊急就醫治療。
一般而言,耳鳴可以分為外耳性耳鳴、中耳性耳鳴、內耳性耳鳴、精神官能性耳鳴等多種。外耳性耳鳴與耳道病變、外來異物置入有關;中耳性耳鳴多半由急、慢性中耳炎所引發;內耳性耳鳴則與噪音傷害、藥物中毒、血管病變等相關;精神官能性耳鳴,則是因工作壓力大、緊張、焦慮、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個案中的婦人就屬此類。
李宏信解釋,緊張、壓力誘發耳鳴的機轉,目前醫界定調為因內耳血管過度收縮,導致血流不暢、神經退化,進而出現耳鳴的情形。在治療上,以內耳神經復活的藥物為主,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神經營養再生,療程一般視嚴重程度與發病長短而定,短則1個月,長則半年不等。同時,由壓力引發耳鳴的患者,本身生活節奏多半較緊繃,一旦因為耳鳴嚴重影響生活步調,反而更為焦慮,如此惡性循環下,身心失調,耳鳴便一直揮之不去,因此除了藥物治療外,也要搭配生活作息的放鬆及解除壓力與焦慮才能改善。
至於其他耳鳴原因,在治療時除了內耳復甦的藥物外,會搭配使促進神經功能的維他命,或是輕度的鎮定劑等。李宏信醫師強調,耳鳴並非不治之症,但因絕大多數的耳鳴症狀,都不能由儀器檢測出來,而是仰賴患者本身的描述做進一步的判斷,因此,當自身或是家中長輩患有耳鳴時,可多加留意:(1)症狀發作時是單側耳鳴或是雙側齊發。(2)是連續聲響或是間斷聲響。(3)音色是什麼,如:蟬鳴聲、嗡嗡聲、滴答聲等。(4)何時發作、發作的頻率。(5)困擾程度:安靜時才聽得到、平時就聽得到、吵雜環境中也聽得到。建議患者發病時可針對以上幾點加以記錄,有助醫師判斷病情。
最後,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耳鳴患者一定要規律服藥,觀看疫情相關新聞也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以免造成情緒過度起伏。此外,飲食上需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辛辣物等;生活上也要避免過度疲勞;同時盡量遠離喧鬧或吵雜的環境中,如此才能擺脫耳鳴的糾纏。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