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閔聲(今周刊)
從點燃蠟燭飄散的一縷青煙、宮廷仕女服裝上的刺繡花紋,一直到城門守衛的擊鼓聲,侯孝賢窮盡一切考據手段,試圖重現九世紀的中國生活,透過侯式寫實手法,傳達出他心中的武俠精神。
「一部慢火熬製的迷人武俠片,大膽地融合了靜止與動態場面,創造出抽象效果,優雅的構圖,使創作達到使人屏息的空前高度。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璀璨美妙的侯孝賢作品,而他本人一定深深陶醉其中。」
隔空體驗古人生活
閱讀《資治通鑑》文獻,建構說話口音
《聶隱娘》當然不是沒有負評,最常見的就是:「再多美妙的畫面,也不能彌補電影在敘事上的不連貫。」但坎城影展評審團硬是用最佳導演獎座,肯定侯孝賢的執導功力,更有評審認為,「《聶隱娘》的詩意,到了難以企及的境界。」侯孝賢這部暌違已久的新作,究竟有什麼魔力,令眾多電影人為之傾倒?
除了細緻唯美的運鏡與場面調度,「完美重現唐代生活」,是《聶隱娘》能獲得眾多掌聲的重要原因,法國《解放報》認為,「《聶隱娘》讓唐代盛世復活」;影評人聞天祥也形容,「電影的角色與場景非常自然,讓人覺得回到了九世紀中國。」而這一切,來自侯孝賢對歷史考據近乎吹毛求疵的執著。
講究寫實的侯孝賢曾說過,「電影呈現的就是細節」,那怕是只有一句對白的演員,也一定要建構合理的角色性格,這態度在《聶隱娘》這個虛構的唐代傳奇小說上依舊適用。電影開拍前,劇本易稿三十七次,期間侯孝賢總是隨身帶著《資治通鑑》、《唐書》等文獻隔空體驗古人生活,從政治關係到日常飲食、說話口音,逐步建構對唐代的想像;你甚至可以說,早在電影開拍前,聶隱娘就在侯孝賢腦中生活許久。
呈現真實唐代社會
十二年畫上千張草圖,設計出唐代服裝
二○一二年初,侯孝賢與幾位台灣導演,帶著共同創作的建國百年紀念短片《10+10》參加柏林影展,長途飛行中,侯孝賢與導演楊雅喆談起念茲在茲的新片。「侯導說,他的武俠不是鏗鏗鏘鏘,而是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中,出現一聲輕響,暗殺任務就在一瞬間完成。那當下,我好像看到聶隱娘站在我面前。」雖然是三年多前的往事,楊雅喆依然記憶猶新。
透過電影呈現侯孝賢想像中的唐代社會,必須同步從服裝、建築、生活用品等項目著手。侯孝賢早在一九九八年拍完《海上花》之後,就告訴美術指導黃文英,自己準備拍一部唐代的武俠片,要她事先做點功課;這項作業,讓黃文英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準備。
為了尋找唐代服裝的材質與飾品樣式,黃文英大量閱讀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唐宋人物畫,也多次前往日本與中國大陸尋找靈感,甚至還遠赴中亞的烏茲別克,學習唐代胡漢融合下的刺繡風格。光是《聶隱娘》中各個角色的服裝設計,她就畫了上千張的草圖,「很多人以為侯導用七年拍成《聶隱娘》,但光是我的服裝設計就花了十二年。」黃文英說。
為如實呈現唐代建築外觀,侯孝賢前往日本京都、奈良等地取景;拍攝室內劇情,他拒絕在現成的攝影棚內作業,堅持按照古畫,另外在戶外搭建木造閣樓。演員使用的生活器具,皆完全按照史料訂製,如何擺設、怎麼使用,一點也不能混淆,就連平民居住的房舍,煙囪周邊屋瓦都要有被煙燻過的痕跡。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64期)。
本文相關》
坐姿、情緒不對,侯導兩度要求重拍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大聯盟王牌投手黑田博樹 看上比錢更賺的事
伍迪‧艾倫:「除了我的藝術繆思之外,我對誰都不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