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靜華(新新聞)
6月12日國際反童工日,網路作家沃爾夫(Debbie Wolfe)分享10歲的大兒子為著做家事的範圍及內容與她討價還價,於是沃爾夫求助網路資訊;蒙特梭利教育網站說,大概可以讓孩子幫忙用吸塵器清家裡地毯,打掃廚房,還有縫扣子。
沃爾夫拿這個當籌碼與孩子談判,但自己也還有些標準:不能有危險,不能影響學習、睡覺或是玩樂時間。也不曉得最後到底要兒子做什麼,也許什麼都沒有,如果有,頂多是為了「讓孩子有點責任感」。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全球有1億6800萬名童工。(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一場工廠意外奪走千名小生命
許多孩子沒能這樣「幸福」。有些孩子上學前要先餵牛羊,有些孩子要作飯給弟妹吃,幫弟妹洗澡,有些孩子如果必要,就得不上學幫忙做農事。
這些也只是不幸福而非不幸。去年,沃爾夫在孟加拉,看到比她兒子大不到1、2歲的男孩子們背著一簍簍又大又重的魚乾,日積月累,有些孩子的背已經永遠變形。女孩子也沒有比較好一些,她們一天十多小時不停地切魚、剝蝦,刀子又小又尖,手上滿是傷痕。
不過,孟加拉的童工並不以背魚簍及切魚蝦聞名。2013年4月,孟加拉達卡(Dhaka)一棟大樓倒塌,造成1000多人死亡、逾2500人受傷,死傷超過1995年的韓國三豐百貨倒塌事件,創世界紀錄。事故受注目主因不是死傷人數,而是因為死傷多是男女童工。他們為歐美流行品牌服飾代工,一天的工資不到新台幣30元。
事發後,其中一家加拿大流行品牌Joe Fresh負責人表示「震驚」,說沒想到公司「以最高倫理標準來委外代工」,仍然發生如此「無法言喻的悲劇」。於是公司決定賠償每位工人3個月的工資,約新台幣3000元,另先以100萬加幣做後續的急難救助,又以300萬加幣設立照顧受傷工人基金。
Joe Fresh的處置已算不錯了。以苛刻員工知名的沃爾瑪也是這家代工廠的客戶。一位設計師說,第二天一早,公司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的是有多少損失,對季報會有何影響,想方設法與孟加拉的災難「保持距離」。
當童工是窮人唯一出路
這位設計師後來辭職、去了孟加拉。他發現事故地點是一棟在3層合法建築上加蓋了9層違建的大樓。沒有逃生門,很多門都被包裝衣服的紙箱擋住,而且所有的窗戶都加了鐵絲網。大樓在倒塌的前一天已因有裂縫而被要求封廠。他在地上看到自己設計衣服的碎片。
Joe Fresh也許真的不知道它的外包廠商是如此的不道德,它付出的絕對不止1天新台幣30元的工資,那是層層轉包的結果;對孟加拉童工而言,在當地已是不差的工資,而且,你也沒得選擇。
阿盧迪在事件中斷了一條腿,她說自己17歲,但祖母說她只有15歲,已經在那裡工作了3年。阿盧迪負責車口袋邊線,1小時縫150個,一周作7天,一天工作12小時。那天她與媽媽同在大樓中,媽媽死了。問她為什麼要去那裡工作, 「那是我唯一的希望。」她說。希望什麼?不是擺脫貧窮,而只是要有飯吃。
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全球有1億6800萬「年紀太小又在令人無法容忍的環境下工作」的童工,而這還是在過去10多年間減少了3成之後的數量。
纖纖小手築起時尚供應鏈
將近1億7000萬的童工,有很大比例是為流行服飾代工。整條時尚服飾供應鏈都染著童工的血汗──最上游的採收棉花,非洲貝寧的雇主喜歡童工,因為手指細不傷棉花;中游的印度紡紗、到最大宗的孟加拉縫紉,單調的縫拉鍊、標籤,小女生聽話又穩定性高。
這麼長的一條跨國供應鏈,說不定農場的小童工也是外包的,服飾品牌與農場簽約,再下去就不是它的事了。資本主義最大的標準不在道德。
管不了那麼多下線就沒有責任了嗎?在法律上的確是如此,所以對於孟加拉事件的救助及賠償只能各憑良心。事件後終於有了一些組織發起認證制度,公平衣著基金會(Fair Wear Foundation)已吸引100多個品牌簽署公約,保證他們的服飾至少在最後縫製的階段沒用童工。
如何保證?品牌要定期去探訪,代工廠商必須提供資料等,不過答案可想而知。在監獄中的孟加拉出事代工廠老闆說...(本文未完,完整文章請見《新新聞》1476期,或新新聞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