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醫產業對談:足測大數據助力打造足踝健康走台灣自己的路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蔡岳宏/健康醫療網

「台灣要用自己的足測數據,走出台灣的路。」知名皮鞋業者與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日前舉辦足醫產業交流論壇,討論足測大數據應用趨勢。皮鞋業者總經理郭欣怡表示,其大數據會開放給醫師臨床應用,替台灣足部健康貢獻。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鄭裕民則期許,大數據未來結合智慧材料、AI,並整合足部產業,要讓台灣人的腳很幸福。

17萬筆足測大數據 足醫產業聚焦足病預防

針對足測大數據起源,郭欣怡總經理說明,鞋業服務客戶時,發現許多人都有腳踝、膝蓋問題,卻無法提供幫助。對此與工研院合作,2018年推出「動態足壓量測」系統,近兩年累積近20萬筆數據,希望推廣足部的疾病預防,提供數據給醫師,讓民眾足部受到照護。

鄭裕民醫師回應,很多醫師都在做足底壓力相關研究,但沒有如此龐大的數據,既然業者已經累積可觀的數據資料庫,有如寶窟,醫師可幫忙解讀臨床意義,幫助病人改善足部問題。

9成民眾步態異常 醫籲納更多數據交叉分析

根據足部大數據統計,平均約91%民眾步態異常,且超過5成有步態重心內偏的動態問題 (功能性扁平足傾向),其罹患拇指外翻、足底筋膜炎的比例為重心外偏者的1.5倍。

鄭裕民醫師分析,目前越來越多後天性扁平足,原因包含高血壓 、糖尿病、肥胖和受傷等,這類患者重心不穩、重心不對稱,疼痛隨之而來,甚至出現關節炎。尤其三關節融合術應用於扁平足越來越多,如果能提早處理後天性病因,就不用等到50-60歲再來手術。

至於若以性別分析,男性足壓異常多集中在前腳掌 (61.8%),女性則多為後腳跟(66.7%),男女足壓分布不同。

鄭裕民醫師認為,男女選鞋差異很大,影響走路習慣,且每人腳型不同,臨床上很多女性大腳趾外翻,可能就是女性常選漂亮卻不適合的鞋型,不過需進一步深入研究。郭欣怡總經理表示,女性因為賀爾蒙的關係,腳跟的脂肪墊容易隨著年齡增長變薄,發生腳跟痛、足底筋膜炎的機率也會變高,建議建議改善穿鞋習慣,或挑擇後跟避震功能較佳的鞋款。

台灣足踝骨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朱家宏補充,希望增加身高、體重、年齡,工作站坐型態、站坐時間等數據,才能進一步交叉研究,例如調查扁平足盛行率,和肥胖、站坐時間關係等。尤其這筆數據很龐大,可以勾勒出台灣民眾足部問題的樣態。

產官學研醫要建足產業大平台 走出台灣的路

郭欣怡總經理進一步指出,根據市調結果發現,75%年輕人自覺足部有問題,就醫治療卻只有7.5% ,且16.4%人不知道該怎麼辦,另有13%會選醫療鞋墊,28%人去按摩,近幾年更流行買營養品,或上健身房矯正姿勢,希望與足踝醫學會倡議足部健康就醫意識。

鄭裕民醫師對此分享,有皮鞋老闆發現,民眾先去治療大小趾外翻,比較好選鞋,鞋子也比較好賣,也有矯正鞋業者坦承,病人開完刀後更好賣,不僅可以保持治療戰果,業者也可跟醫師可合作,醫學、產業、民眾三贏是好事。

「日本每推一個健康概念,都是產官學研一起來。」郭欣怡總經理回應,除了足測大數據,也願意貢獻產業供應鏈的資源,作為後續臨床發展衍生應用。由於公司生產不仰賴進口,足測系統、皮鞋都是台灣廠商、學院製造研發,若醫師有臨床需求,都可以幫忙研製。

朱家宏認同表示,希望產業界能資助更多研究,成立基金會,幫年輕醫師出國學習,或成立產官學合作平台,可迸出創新的火花。

「台灣要用自己的數據,走出台灣的路。」鄭裕民醫師總結,希望大數據可以結合智慧材料、人工智慧,發展更好的臨床應用,更期許足踝醫師更開放,不要只侷限在開刀、治療,結合腳相關產業,包含鞋具、泡腳、按摩等,讓台灣人的腳更幸福。

【延伸閱讀】

體態歪斜恐積久成疾,腰酸背痛 專家曝:足部「地基」不穩是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