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橋和植牙差在哪?為什麼大家都說植牙比較耐用?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一名高齡80歲老翁配戴活動假牙大半輩子,咬合力量只有一般人的2到3成,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希望能夠提升生活品質,遂至醫院檢查。經過高雄長庚醫院牙科檢查後,認為老伯伯的口腔骨頭並無嚴重萎縮,評估後建議可以All-on-4速定植牙方式來重建,並輔以定位導引技術,手術中不需全身麻醉,幾個小時後,老伯伯得到了盼望許久的一口固定新牙。

人們常將牙橋與植牙混為一談,究竟差別為何?為什麼大家都說植牙比牙橋耐用呢?收治病例之高雄長庚牙科主任吳友仁醫師表示,所謂的牙橋,就是必須固定於口腔內且無法自行取下的固定假牙,能讓缺牙者恢復咀嚼功能,適合缺牙顆數少之患者。以牙橋來做為治療方式者,臨床上,會將與缺牙相鄰的兩顆健康牙齒「磨小」做為橋墩之基台,搭起座「橋」來支撐起假牙(即缺牙處)。雖然可免除植牙的疼痛,但做牙橋的同時也種下隱憂。

口腔內有牙橋的病患,由於缺牙處無牙根做為支撐,所有的咬合都是由「橋墩」承受,因此,進食時,假牙所承受的咀嚼壓力都會傳遞到相鄰的牙橋兩端,更是加重橋墩負擔。第二個隱憂是,因牙橋並非全密閉,亦非全開放空間,容易藏汙納垢,口腔環境不良,就易產生牙齦發炎、牙引萎縮或蛀牙等疾病。綜合上述隱憂,久之,原本健康的鄰牙也開始出現崩坍等問題,牙橋越做越大,致使全口假牙,這就是為何我們總聽到,缺了一顆牙,最後全口牙齒壞光光的原因。

當我們人體的自然牙拔掉、缺少牙根之後,齒槽骨因缺少支撐會逐漸流失。如同土壤沒有樹根相依,就容易土質流失,造成土石流。而人類牙齒也是如此。因此,植牙的崛起,是因民眾看見了牙橋所帶來的不便與疾病。而隨著科技進步,植牙已進入「微創」領域。吳友仁醫師解釋,微創與傳統植牙不同之處在於「不翻瓣」,若不需將牙肉以手術翻開,也無縫合之必要,傷害自然減少,復原時間短。

吳友仁醫師說,不論是傳統或微創植牙手術,都應將牙周病控制好才會進行植牙手術。以長期性的結果論而言,臨床上最常遇到植牙失敗的原因為「植體周圍炎」與「咬合力過重」。若是口腔健康無法得到控制,易引起植體鬆動、掉落而植牙宣告失敗;而所謂的咬力過重,在生物力學上認為口腔需要更多的植牙體來承受全口咬合之力量,但牙醫師種入的植體數量、長度、寬度不夠等因素。

吳友仁醫師進一步說明,病人本身無法控制口腔力學、植體等硬體、專業問題,但可將最基本之清潔、保養做好,遠離牙周病,若是病人不將牙周病控制好,基本上,技巧精湛的醫師也會敗在細菌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nobel/21819.htm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批「國民黨弱化國防掏空台灣」民進黨記者會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