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殺人無罪/司法精神病院加深歧視?去標籤化仍是最大難題

記者張之謙/台北報導

今年4月30日宣判的「嘉義殺警案」,因嫌犯是思覺失調症患者,行兇時無識別能力,於一審獲判無罪免罰,但要送到相當處所監護5年。然而因為國內目前沒有專門監護精障罪犯的場所,讓國內再度掀起成立「司法精神病院」的討論,不過大部分的民眾卻都拒絕將司法精神病院設立在自己的住家附近,讓人擔憂此舉是否將加深人們對精神病患的歧視、標籤化。

國民黨立委、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李貴敏表示,台灣社會相對於歐美國家,這方面是比較保守的,所以他認為「會」,但這是不是一個必要之惡?他也認為「是」。

李貴敏指出,我們知道我們要保護精神病患,但同時也有義務保護社會上大多數無辜的人,如果今天只是擔心他被標籤化,怕影響到他的人權,就不去做適當的規範,對其他的社會大眾不公平。很多東西是取捨的問題,就像十字路口,你會覺得為什麼紅燈的時候就要停,但這就是說,讓你有一部分的不方便,可是整個制度面會變得很順暢,因為有你停的時候,也有別人停著等你的時候。

民眾黨立委賴香伶也認為,標籤化這件事情難免,現在一般的更生人出來之後的標籤化都那麼嚴重了,更不要講這些在社區裡被認為是高風險的對象,所以要去標籤化不太容易,不過從社會的期待來講,搞不好他的家人也覺得這樣是可以的,就是讓他在很明確的要求下治療,給他相關的扶助,不然放回家裡面,比如說只是限制住居,他一定跑來跑去,所以也許有些家人覺得這是不錯的,那社區也可能覺得說他沒有返回社區,而是在一定的地方做治療。

▲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圖/翻攝自賴香伶臉書)

不過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持反面意見,他表示,「不會啦,因為這是事實,就像監獄,你會覺得監獄把罪犯標籤化嗎?你會覺得學校把學生標籤化嗎?不會嘛!所以就不存在標籤化的問題。」陳柏惟認為,有時候反而是我們對精神疾病罪犯的標籤化,才認為說去那邊的都不好,是我們對這個角色的標籤化,不是這個單位對這個角色的標籤化,這個單位本來就是在處理、包容這些角色的。

民進黨立委吳玉琴也說,應該不至於標籤化,現在已經很歧視了,司法精神病院是在解決問題,不是在標籤或是深化歧視,現在歧視的狀況早就非常普及了,有專責、專業的單位來治療他們,反而能讓大家更安心。他也呼籲,希望社會能有更多的包容,不要把精神疾病患者形容成不定時炸彈,我們怎麼接住他們、協助他們,做治療讓他們復歸社會,這是大家要共同去做的一件事,是思想跟理念的一個改變。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則認為,標籤化不會因為司法精神病院變得嚴重,去標籤化也不會因為沒有司法精神病院就變得比較容易,標籤化沒辦法去除還是在於大家對精神病患的擔心,尤其是每次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就是貼上更大的標籤。

王婉諭說,如果有朝一日能有完整的處遇計畫、轉銜機制、分級分流的機構、強制就醫的法案,司法精神病院也有,需要強制戒護的時候警政能進來協助,相關配套都做好的時候,大家也就不會對他們這麼擔心,因為知道社會是可以支持他們,讓他們不會再犯下重大案件的,這可能就可以讓大家對精神病患不會這麼恐慌或惶恐。

《殺人無罪?》專題有更多深入報導: https://bit.ly/2Tf1xUR

#殺人無罪?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