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整理報導
古代盜墓有四大流派,人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也就是摸金派、搬山派、卸嶺派以及發丘門,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而相傳,摸金派開山始祖就是三國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除此之外,小說《鬼吹燈》中的盜墓派系,也屬於摸金派,以下探究四大派的起源與盜墓方式。
▲曹操相傳是摸金派的祖師爺。(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摸金派:
摸金派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而在東漢末年,曹操為了籌措軍資,特別建立了一支特別部隊,部隊主管就是「摸金校尉」,並親自指揮發掘過梁孝王陵墓。而摸金一派,特別在於,行規規定不得破壞死者遺骸,並要留下幾件寶物給死者,倘若蠟燭熄滅,就必須將到手的寶物通通放回原處,並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並按原路退出。
此外,「摸金校尉」只針對較大的墓葬下手,每次僅竊取一兩次寶物,一方面給「同業」留口飯吃,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留後路,而摸金一派雖無師徒制度,但只要懂得行規跟術語,並貫徹在盜墓行動中,就可以被當作時同門,擁有摸金字符的人才是真正的摸金派門人。
搬山派:
由於般山派平時打扮跟道士雷同,因此也被稱為「搬山道士」,而搬山派一向獨來獨往,且善惡觀念不強,因此都會採取俗稱「開喇叭」式的盜墓方式來盜墓,也就是打通墓葬使其通風,這樣的作法對墓葬破壞性相當大,使得墓葬失去了保護。
而他們主要盜取的並非一般的金銀財寶,而是靈丹妙藥,但由於經歷無數的失敗,也讓他們慢慢形成一味求財,採用破壞性大的盜墓方式以及不喜合作的盜墓方式,而且他們在自我保護以及寶物銷售管道上有著自己的獨特特點,所以他們逐步演變成一個盜墓門派,綿延至今。曾盜掘乾隆皇帝與慈禧太后的陵墓的民國初年軍閥孫殿英便是搬山派一員。
▲曾盜掘乾隆皇帝與慈禧太后的陵墓的民國初年軍閥孫殿英便是搬山派一員。(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發丘派:
發丘派始於東漢時期,晚於摸金派,由於門人自稱「發丘將軍」因此又被稱為發丘天官或發丘靈官,事實上發丘派與摸金派技術手段上,並無多大差異,都是利用星象和堪輿確定墳墓所在地再進行盜掘,但技術上稍遜一籌,但與摸金派不同的是,發丘派較為注重合作,與其他各派喜歡獨來獨往不同,更借助團隊力量,不願冒險,事前精心計劃制定各種應對預案,並按部就班執行,確保盜墓成功率與安全性,此外,發丘派也是唯一不忌諱與官府合作的門派。
卸嶺派:
卸嶺派應該是四派中最具爭議的一派,由於們人大多都是綠林好漢,甚至連創始人相傳都是土匪骰子,因此,他們除了盜墓外,時而也會打家劫舍;而他們廣納各派特色,到了北宋期間,融合摸金、搬山派技術,在風水以及陣法破壞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甚至加入自身的理解之後還有所超越。
另外一方面,卸嶺力士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元朝時,由於他們敵視元蒙政權,因此受到報復迫害,只要洩露身分就可能遭捉拿殺害,卸嶺一派甚至還試圖盜掘成吉思汗陵,並且破壞其風水從而恢復漢人山河,由於屢屢受到元蒙政權迫害,因此「卸嶺力士」都逐漸淡出中原。
▲「洛陽鏟」相傳是因應盜墓所發明的工具。(圖/翻攝新浪微博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