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哇潮】台北不是我的家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哇潮(影、圖/YouTube)

文/喵主播;影、圖/YouTube、FB

音樂記錄歷史,流行音樂最能真切的傳達當代的思維與心境,不是所有課本教材所能取代得了。

台北,一直是台灣年輕人追尋夢想、打拚賺錢的一個地方,每個時代對於「台北」的心境各有不同,而每個時代所表達對台北的歌曲,但卻有一種無盡的感觸。

1982年,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唱出了台灣高速發展下的另一種期盼;1990年,林強的《向前走》唱出台灣人對於一切都有希望的憧憬;2000年,巴奈的《流浪記》唱盡了遊子在台北表面波瀾不驚,實際上卻暗藏太多的無奈;2013年,陳建瑋的《台北怎會攏無人》唱出物換星移,唱出台北已失去特色的徬徨心情;2015年,謝和弦《台北台北》唱出了現在年輕人湧入城市尋找光明未來,唱出的不光是台北,而是所有背井離鄉,在外打拼的孩子們的心聲。

有人說,台北是個很不快樂的城市,雖然有著燈紅酒綠的夜生活、林立的百貨公司和娛樂影城,人們上著健身中心和夜店PUB,內心卻時常感到孤寂。你是否曾在台北市的人行天橋上往下瞭望,看著想著那些車水馬龍庸庸碌碌的人們如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打拚,是為了生存、家庭、還是心中那稀薄微渺的夢想?

年輕人湧入城市尋找光明未來,忙!盲!茫!離鄉背井,在新都市安身立命,這些橫跨3、40年的台北歌曲,感觸的就是這裡所發生的一切,那樣的熟悉、那麼的心酸。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多年後再度聽起,當時的回憶與淚水會止不住的湧出,那些塵封的記憶、淳樸的音樂和這些音樂人的經歷。

   1982年,羅大佑《鹿港小鎮》粉絲團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再度我唱起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
歸不得的家園 鹿鎮的小鎮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頂著爆炸頭的憤怒搖滾青年羅大佑,搭日本編曲的重金屬配樂,顛覆了當時清純的校園民歌年代,《鹿港小鎮》的出現,當時的流行樂也開始創作出反思當時社會人文及城鄉差距的歌曲,當時的歌詞中「霓虹燈」也代表著邪惡的都市文明。也帶動相繼興起的知名社會現象歌手趙傳、鄭智化、陳升、張雨生、伍思凱、黃舒駿等。

每個鄉鎮的開發,總會剝奪掉不少當地的人文特色,《鹿港小鎮》探討台灣經濟起飛後的社會劇烈變遷問題,最後歌詞中的「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或許是當時的無助,也是今日的無奈。

   1990年,林強《向前走》

「火車漸漸在起走 再會我的故鄉和親戚
親愛的父母再會吧 到陣的朋友告辭啦
我欲來去台北打拼 聽人講啥物好康的攏在那
朋友笑我是愛做暝夢的憨子 不管如何路是自己走
OH!再會吧! OH!啥物攏不驚
OH!再會吧! OH!向前走...」

不同於《鹿港小鎮》的滄桑,林強《向前走》唱出了一個鄉下囝仔初次來到都市的心情,MV取景在當時剛落成沒多久的台北車站大廳,輕快勵志的台語曲風迅速讓全台灣人朗朗上口,這首歌當時更帶動了不少年輕人離開故鄉來台北打拚,甚至歌詞中還嗆聲《鹿港小鎮》中的一句「卡早聽人唱台北不是我的家,但是我一點攏無感覺...」林強嘶吼的嗓音唱出年輕人懷抱著夢想與幹勁、隻身來台北的義無反顧,只不過,整首歌唱完,或許你會發現,他只是剛到台北,其實還沒離開台北車站。

樂評人翁嘉銘認為《向前走》表現出「成長於鄉鎮的台灣本省囝仔,邁向城市生活種種社會適應的衝突、思索及情感蛻變,批判雖不夠深刻,但至少真誠表露年輕台灣世代對現實社會的體驗。」林強在2013年,獲得第50屆金馬獎的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時曾說:「現在批評社會的聲浪很多,批評是阻力,鼓勵才是動力,這是最好的證明」。

   2000年,巴奈《流浪記》粉絲團

「我就這樣告別山下的家
我實在不願輕易讓眼淚流下
我以為我並不差 不會害怕

我就這樣自己照顧自己長大
我不想因為現實把頭低下
我以為我並不差 能學會虛假...」

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流浪記》,可能有紀曉君、梁文音、楊宗緯的版本,但其實原唱是巴奈,巴奈是臺東都蘭人,是台灣獨立音樂原住民女歌手,《panai流浪記》收錄在她的2000年發行的《泥娃娃》專輯中。巴奈描述,當年第一次獨自搭火車到台北,聽說西門町在台北車站不遠處,於是搭了計程車以為不會花太多車費,結果司機要了兩百元車資,她告訴自己要永遠記下這件事,後來她被滾石唱片簽下,卻苦等不到發片機會,於是憂鬱的寫出了《流浪記》。

這首歌深深表達許多人的心裡話,走出台北車站,孤身一人打拚、嚐盡人情冷暖,辛苦了幾年卻換不得一絲成就,一日復一日的忙!盲!茫!生活表面看起來波瀾不驚,實際上是有太多無奈與背叛,「怎樣才能拆下面具裡的謊話,為何我的真心像個笑話...不想輕易讓眼淚留下」但在異鄉午夜夢迴時,想起故鄉舊人仍會暗自神傷,《流浪記》聽著聽著不自覺也紅了眼眶。不敢奢望成功是哪一天,只期盼能平安渡過每一天。

   2013年,陳建瑋《台北哪會找嘸人》粉絲團

「鬧熱的 忠孝東路口
無閒的 台北火車頭
看袂著 輕鬆的笑容
攏全人 台北攏全人

我的心內彼個繁華的所在
哪會每一個人像無熟似
吵吵鬧鬧規工捙跋反
這個所在毋是當初彼個所在
若唱著向前行 就想起故鄉啊
毋知當時才會出頭天 因為台北攏全人...

有聽人咧講 中國有偌大
少年人 會定定心驚惶
離開故鄉 來台北拍拼
離開台北 流浪到北京...」

林強《向前走》的20年後,北上討生活的年輕人,失去了對未來的無懼與希望,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前途迷惘。陳建瑋,一個生於1980的高雄人,首張個人專輯《三十出頭》,唱出世代的心聲,並入金曲最佳台語專輯、最佳台語男歌手、最佳新人等三項大獎。《台北哪會找嘸人》唱出了理想的失落、世代的不公,以及個人的不屈。

中國的崛起,陳建瑋,就像所有懷抱理想到台北奮鬥的年輕人,有著同樣的焦慮,《台北哪會攏嘸人》唱出台北夢的失落與焦慮,唱出一個南方孩子看台北、中國、世界的格局,也點出台灣必須找到代表自己定位的作品。

這個所在不是當初彼個所在,沒人要留下來,大家都飛向西,總有一天我會出頭天 因為台北攏嘸人...」雖然焦慮,陳建瑋也唱出昂然不屈,願意繼續留在土地奮鬥的精神。

    2015年,謝和弦《台北台北》粉絲團

「還記得那當準 聽到林強ㄟ向前走
阮來到台北車站 (阮來到台北ㄟ台北車站)
聽人講啥咪好康ㄟ攏底這 乾有真正 甘有影...

...台北 台北 你甘有聽到 阮鄉下囝仔ㄟ心聲
阮為著啥 是為著啥
是為著厝內有等阮回去的爸爸媽媽
擱有阿公阿嬤 老朋友老親戚

請恁就耐心等待 阮成功ㄟ那一天」

時代變得很快,沒有誰是經典和永恆,每個歌手都是時代新作而生,在22K的低薪籠罩下,台北再也不是光環。

謝和弦,來自南投埔里的台灣囝仔,16歲那年從老家北上為了「音樂」這個夢想,用音樂交朋友,寫下他的青春,也成為新一代年輕人指標歌手。謝和弦2015年新歌《台北台北》寫下他當初從南投北上發展感到迷失的過程,歌詞又回到了林強《向前行》的精神,謝和弦希望,讓有相同經歷的人能繼續堅持自己的夢想。

不同的世代,卻有一樣的鄉愁。現在離鄉背井的年輕人在被要求無止盡的工作時間裡,有多久沒有回去故鄉看看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到底是現實的壓力逼迫著沒辦法回去照顧那些疼惜自己的人?還是在汲汲營營追逐理想的途中拋下了那些應該珍惜的人?愧疚一直深藏心中,只是越埋越深,而這幾首歌把內心深處的愧疚挖了出來。

在台北,或許有那麼一天,我能夠成功,更不只是成功,而是回到那個未被大台北迷惑之前的我,帶著那曾經樸實的自己,回去見自己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老朋友老親戚。我真的希望,有那一天。

圖/謝和弦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ETOhMyGod
#哇潮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