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人都知道,唐代是一個有著多元文化色彩,且兼容並蓄的朝代,不過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讓繁榮的大唐漸漸步入了衰落期,根據史料記載,唐朝被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幾個時期,安史之亂就是盛唐進入中唐的轉捩點,由此可之,安史之亂影響了唐朝的發展,讓人不解的是,為何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還能支撐150年呢?以下有幾個原因,可以讓大家細細思考。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還支撐了150年。(示意圖/翻攝維基百科)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長達八年多的安史之亂,雖然對於唐朝的打擊很大,但安史之亂並沒有對唐朝的根基,給予致命的打擊,安史之亂的性質只是藩鎮叛亂,是唐朝自身的制度出現了問題,而非失去了統治根基的關鍵「民心」。
在盛唐的百姓心中,唐玄宗並非殘暴不仁,反而對唐玄宗很擁護,不然唐玄宗回到長安時,也不會被兒子幽禁起來。而唐肅宗要平亂時,大詩人杜甫還欣然趕往、擁戴平亂,有如此深厚的民心基礎,國何憂?直到唐末黃巢的農民起義,才徹底讓唐朝的民生崩潰,最後滅亡在權臣朱溫手中。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還支撐了150年。(示意圖/翻攝維基百科)
二、弱唐者,諸侯;弱而久不亡者,諸侯:
唐朝為藩鎮制度,自唐睿宗設立「節度使」以來,造成地方分權,藩鎮勢力不斷強大,而安史之亂就是安祿山等人,控制了十幾個藩鎮叛亂,雖然安祿山叛軍攻下了國都長安,但卻忘記了其他各鎮忠於唐朝,最終觸犯利益底線的安祿山等人,也兵敗身死!
安史之亂後,各地的節度使開始野心勃勃,但他們並不敢貿然獨立稱帝,畢竟建立一個新王朝,光憑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是不行的,當時藩鎮節度使,清楚知道民心忠於唐王朝,加上各藩鎮各懷心思,所以維持了詭異的平衡。之後因朱溫把持著天下大權,且唐朝民心盡失,才造成唐朝的滅亡。
三、人傑地靈,朽木逢生:
唐朝的安史之亂,雖然造成了很大損失,但唐王朝除卻北方富庶的地區外,對南方的開發也很重視,南方大量富饒的土地,給了唐朝可以繼續生存的土壤,依賴江淮的肥沃土地,唐朝也出現了中晚唐欣欣向榮的短暫暖春。
另外,唐皇室出現了三位勵精圖治的皇帝,並且都有一番作為,維持住祖宗家業。唐朝中後期,也出現了很多的忠臣良將,為唐朝的維續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開放包容,積極進取,君舟民水,這就是大唐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