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今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第908例在候診室被傳染的消息讓人不安,不少人憂慮為何會擴大?即便不是去該醫院也會擔心,若真的要去醫院要怎麼防範?哪些區域風險相對較高?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指出了醫院各環境的病毒陽性率,以及人們常見的防疫問題,防疫當前相關防疫細節更要注意。
醫院何處汙染機率較高?醫:候診區超越一般病房
黃軒醫師表示,第908例新冠肺炎確診者,因陪同母親看診時,與第889例於同一候診室共處26分鐘而被傳染,此處的風險確實相對較高。從國外626個醫院環境所採集的樣本來看,風險最高的就是加護病房及隔離病房,其為第三級污染區,環境陽性率超過18%。其次就是候診區,為第二級污染區,環境陽性率達9~18%,同為第二級污染區的也包括急診室、隔離病房的辦公室及準備室、產房、抽血站等。而發燒站、電腦斷層掃描室、一般病房環境陽性率則小於9%,屬第一級污染區。至於停車場和行政區則環境陽性率則約為0%,屬第零級污染區。由此可見,一般民眾較常接觸到的候診區,相較一般病房而言,是更容易暴露在較高的汙染區域當中。
有戴口罩為何還會染疫?醫指盲點:手
台灣全民防疫,進出公共場所多有佩戴口罩相關規定,醫療院所等公家機關更是有相關規定,這也讓不少人納悶「都有戴口罩了,為什麼還是有人被傳染呢?」。對此黃軒醫師指出一個大家都知道但卻容易被忽略的防疫盲點,在口罩都確定佩戴妥當的情況下,問題最有可能就是出在手。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染,口罩佩戴正確的情況下可以擋下絕大部分的病毒。但環境也有可能被汙染,包括了候診椅、電梯、診間、門把、廁所,以及擋下病毒的口罩等。而人類常有個習慣,就是常時不時會觸摸臉部而不自覺。
黃軒醫師更進一步表示,以澳洲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的於2015年的研究分析來看,人在一個小時內就大約會觸摸耳朵、脖子1次,鼻子、眼睛約為3次,口部及下巴一帶、臉頰、頭頂則約為4次左右,整體計算下來不少於23次。這樣的習慣也就讓病毒傳染的風險跟著提高。
防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也應注意避免接觸傳染!
台灣民眾因為有落實佩戴口罩的規定及習慣,相較於飛沫傳染,注意接觸傳染風險是更需要被重視的。黃軒醫師提醒,防範新冠肺炎不僅應確實佩戴口罩,對於手部清潔也更應加強,除了勤洗手,更可以備妥一罐酒精噴霧在身上以利隨時消毒,如此更可避免接觸傳染的風險。
在公共場所除非必要否則應盡量避免接觸物品,特別是開放的介面,這樣的物品很容易成為病毒的溫床,如遇需要接觸到拉環、手扶梯、電梯按鈕、門把等任何公共物品時,在接觸後也不必緊張,確實洗手確保安全即可,但要記得在那之前提醒自己,可想像成剛洗完馬桶還沒洗手,別再觸摸臉部,甚至是不經意地挖鼻孔。
記住,汙染物很可能就在手指上,肉眼是看不見的,對此最好的防範方式,就是在觸摸臉部前再三確認確實清洗過手部,如此才能更有效的保障健康安全。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出院卻多重器官衰竭?重症醫:微血管豐富部位成重災區
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628
.新冠肺炎易釀共同感染 醫:不單只有流感病毒而已
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452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