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短命!盜墓賊多災多病活不久 真的因為「損陰德招報應」?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不管大銀幕或是文學創作,「盜墓」都是很受歡迎的冒險、懸疑題材。由於古人希望往生後依然衣食無缺、生活優渥,因此會有價值不斐的物件陪葬,引來後世許多貪圖寶物的盜墓賊覬覦,傳說這些人到了中老年,就會多災多病終致短命,很多人相信這是詛咒、報應,不過,有科學研究指出,背後原因其實很科學,打破迷信。

▲古人往生後會有價值不斐的物件陪葬,引來後世盜墓賊覬覦。(示意圖/Pixabay)

據《今日頭條》報導,古人希望在往生後依然優渥,會用珍貴物件陪葬,引來後世盜墓賊覬覦眼光,傳說這些人到了中老年,就會開始多災多病,終致短命,很多人相信這是「做了不該做的事」的詛咒、報應,不過,後世有學者提出4點,破除這樣的迷信。

1、墓穴空氣稀薄,且含菌含毒

墓穴空氣稀薄,能聞到的大多是腐敗氣味,而這些氣味可能摻雜病菌或病毒,久而久之就會傷身,甚至毒發奪命。

2、墓穴無光照,濕涼透骨

墓穴長時間沒有光照,環境特別潮濕,還可能有積水狀況,因此,盜墓賊在「下手」時,往往得涉水而過,雙腿長時間浸泡在濕冷水裡,對於雙腿、膝蓋都是負擔,日積月累之下,傷害就會漸漸浮現。

3、墓穴暗藏機關

在電影和小說中著墨的墓穴陷阱,並非完全杜撰,有些是真實存在,墓穴會有各種機關或弩箭,都帶有劇毒,一旦盜墓賊誤觸被傷,輕則終身被毒侵擾,傷重者甚至很快毒發身亡。

然而,「十墓九空」,很多墓被考古專家發現時,往往已被盜墓賊掃光,但歷史上,古人的確想過不少防盜措施,會事先設下機關、陷阱等,最典型的就是「積沙墓」,因爲沙子有流動性,在墓道和墓坑上方填埋沙子,一旦有盜墓賊盜闖入,沙子就會掩埋盜挖者,達到保護墓葬的目的。

另外,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在泰州、南通等地,也流行一種「澆漿墓」,據悉,這種墓最早出現在元代,墓葬木棺外包石灰、粗沙、糯米漿等材質攪拌成的「膠漿」,經層層夯打築成;有時候還會放中藥保護遺體。

澆漿墓形制特殊,和一般古墓葬相比,不易打開,有些保存情況良好的澆漿墓,不僅隨葬品全數安全存放棺內,墓主屍骨也完好。在泰州出土的澆漿墓中,常可見完整的明代服飾,屍體甚至還保持彈性,也都是因爲澆漿墓不易被盜、密閉性好的關係。

★ 不良行為,請勿模仿!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直播中LIVE】12強台灣英雄凱旋歸國 Team Taiwan大遊行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