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心臟癌症」竟是它?5大高風險症狀 存活率比大腸癌還低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你走路會喘、容易咳嗽,甚至無法順利過馬路嗎?小心是得了「心臟癌症」。一位罹患硬皮症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林小姐,10年前因為多次咳嗽、呼吸困難而暈倒送醫,差點有生命危險。而經醫師檢測後,確診併發「肺動脈高壓」,目前穩定治療中。她回想起過去常常無法及時通過馬路,當時還以為老化、甚至懷疑自己是腿短,原來是自己的肺動脈高壓早有症狀,卻從未警覺。

醫師表示,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容易併發肺動脈高壓,由於此疾病會持續惡化、5年存活率比乳癌、大腸癌還低,更有「心臟癌症」之稱,提醒患者若常出現有喘、咳、疲憊等5大症狀,需立即與風免科醫師反應,並可轉介心臟內科做進一步檢查。

▲醫師表示,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容易併發肺動脈高壓,由於此疾病會持續惡化、5年存活率比乳癌、大腸癌還低,更有「心臟癌症」之稱。圖為示意圖。(翻攝自 Pixabay)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肺動脈高壓就是肺動脈的高血壓,因壓力過大導致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將血液送出,當壓力越來越高時,心臟負荷就會更重,最後造成右心室肥大、衰竭,甚至死亡。當肺部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容易因缺氧而呼吸急促、疲倦;因此常見症狀包含咳嗽、微血管破裂而導致咳血、腳部血液難流回而造成水腫、甚至運動時肺壓上升過度而造成活動性的暈厥。

另外,容易併發肺動脈高壓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包含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症、類風濕關節炎、或其他結締組織疾病等。當自體免疫系統出問題時,免疫細胞會聚集並攻擊血管周遭,造成血管發炎、變硬、血管壁增厚,血管變窄,導致心臟要花更大的力氣才能輸送血液,形成肺動脈高壓。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表示,肺動脈高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前者的發病原因不明,後者則是由疾病、藥物、毒素或感染等所引發。在缺乏適當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將近一半的病患可能在3年內死亡。積極治療肺動脈高壓,雖然不見得能將肺壓控制到完全正常,但只要有效將肺壓降低,患者持續服藥,生活品質可望和一般人一樣。

他呼籲,民眾一旦出現「喘、咳、血、腫、暈」5大症狀,或免疫疾病高風險族群,更應盡早和風免科醫師討論,轉介至心臟科做進一步檢查,除了利用心電圖、心臟超音波、X光片等檢視患者是否有右心肥厚、擴大外,還需要透過右心導管來確診。提醒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可在日常就對於肺動脈高壓、心肺功能等有所警覺,主動檢查。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2024臺中電競嘉年華跨界風潮!引領電競與運動創造新視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