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辰彥/綜合報導
中國在1877年到1878年華北地區發生了大旱災,從山西、直隸、陝西、河南到山東這5個省,1000多萬人餓死,2000多萬人逃荒,就是著名的「丁戊奇荒」。為了減低旱災的影響,清朝廷採取了各種措施賑災,其中一個錯失是發布「禁酒令」。
▲清末「丁戊奇荒」。(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1877年12月旱災已經相當嚴重,御史胡聘之奏報朝廷,請求嚴禁燒鍋。當時釀造白酒的作坊被稱為「燒鍋」,是因為北方人用鐵鍋來蒸煮米穀,從而提取蒸餾酒。胡聘之認為禁止釀酒,可以減少許多的糧食消耗,可以給災民食用。
▲清末釀酒作坊。(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戶不上書毛昶熙卻提出希望採取漸進方式,旦准歇業,不准新開,燒鍋會不禁自少。主要是戶部每年可以得到3萬兩。
到了1878年夏季,災情獲得緩解,李鴻章馬上奏請朝廷解除禁酒令。因為李鴻章看到釀酒行業裡面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清末釀酒作坊。(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1886年直隸發生洪災,朝廷又打算用老方法禁酒,這時候李鴻章就提出讓釀酒作坊捐銀賑災,朝廷可以直接獲得銀兩,又可以維持經濟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