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編
還記得2012年轟動亞洲的中國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嗎?當時孫儷飾演的甄嬛、蔣欣飾演的華妃在後宮裡鬥得你死我活,家家戶戶都在收看,其高收視率的保證,讓台灣的電視台不斷重複播映,更讓觀眾將戲劇內著名的台詞倒背如流。現在孫儷再次以《羋月傳》回歸古裝宮廷劇,首次曝光近26分鐘超長片花,被譽為2015年最期待的大型電視劇。
▲《羋月傳》劇照(圖/翻攝自Facebook)
但,《羋月傳》到底在幹嘛呢?本篇不是要來爆雷,而是看看片花之後,有些小知識你不得不知:
1. 《羋月傳》的「羋」怎麼讀?
「羋」通「米」音,為楚國貴族的族姓。
此戲角色設定裡,羋月曾拜屈原為師,屈原為「羋」姓、「屈」氏,先秦時「姓氏」有別,姓為血緣關係、氏為支族之稱,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故人們稱「屈原」而非「羋原」。
2. 延用《後宮甄嬛傳》哪些班底?
《羋月傳》改編自蔣勝男的同名小說,孫儷飾演秦國羋月(羋八子、宣太后)一角,演員名單有劉濤、黃軒、方中信、高雲翔之外,更難得的是《後宮甄嬛傳》飾演槿汐的孫茜亦客串為羋月生母、而飾演華妃的蔣欣於此戲是撫養羋月的莒姬,還有飾演沈眉莊的斕曦為前魏后的妾媵樊長史,其演員名單可說是氣勢浩大。
在片花裡,可以看到女主角羋月,如何從一位小女孩蛻變成精巧的政治家,到平定內憂外患的宣太后,其精湛演出,讓許多「甄嬛迷」迫不及待。
3. 羋月說,「朕」有喜了?
聽到這裡就不免懷疑「朕」指得是誰?怎麼可能是皇上有喜?原來,時代背景為戰國時期的《羋月傳》,在春秋戰國(在秦始皇前)時,「朕」即是「我」的意思,但在秦始皇之後,「朕」被規定為皇上、君王才可使用。
4. 「媵嫁」是什麼意思?
「媵」通「映」音,是陪送出嫁的意思,在春秋戰國時期是盛行的婚姻制度,王族、貴族準備姻親時,會有一名女子陪同女方出嫁,納為媵侍。
羋姝嫁給秦惠文王時,羋月也被指定隨從媵嫁。
5. 片花裡就有那麼多角色,我該怎麼辦?
光是片花中短短的26分鐘內,就出現了超過30多個的角色,頭都疼了!其實可以先記住三個角色以掌握劇情脈絡,分別為楚威后(姜宏波飾)、魏琰(馬蘇飾)和羋姝(劉濤飾)。
楚威后是楚威王的王后、楚懷王的母親,因為楚威王的感情到達冰點,於是楚威后時常打壓宮內嬪妃,逼死羋月生母,甚至欺侮羋月。
魏琰被封為僅次於王后的夫人之位,原本以為王后死了,她就可以繼位為王后,殊不知秦惠文王(嬴駟)為了權衡而將羋月封后,於是她就成為一位對抗羋月的角色,時常挑撥羋姝、羋月姊妹關係。
羋姝為羋月異母之姊,原本在宮中和羋月互相幫助,共同對抗魏琰,但漸漸失去秦惠文王的寵愛,又看到羋月卻被文王欣賞、保護,之後開始陷害羋月。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羋月傳》海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羋月傳》劇照(圖/翻攝自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ETOhMy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