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
副總統賴清德今(3)日上午前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出席「第13屆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國際醫學教育研討會」,肯定醫護人員在防疫過程中,勇敢的站在第一線,並指出醫療體系都很清楚萊克多巴胺不是毒藥、也不是違禁品。
▲ 賴清德肯定醫護人員在防疫過程中,勇敢的站在第一線。(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王永慶創辦人創立台塑集團,推升臺灣經濟發展,並創立長庚醫療體系,守護國人健康。此外,更成立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為國家培育醫療及各產業的人才,令人尊敬。本屆研討會參與的演講者不僅限於長庚醫療體系,也有來自海內外共計10位專家學者,相信對於臺灣醫學教育的發展,以及醫療領域的研究,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賴清德指出,今天他與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連袂而來,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感謝醫護人員。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已經將近兩年,病例數超過2億5千多萬人,也有超過5百多萬人不幸失去寶貴性命。在全國民眾的共同努力之下,臺灣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幫助他人。其中,醫護人員勇敢的站在第一線,更是居功厥偉。
賴清德憶及,當衛福部桃園醫院發生危機時,他除了與陳部長共商應對策略,也親自打電話給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程文俊主委,說明基於清零計畫,希望將部桃加護病房的病人送往長庚醫院。程主委二話不說,表示長庚醫院願意配合政府,共同面對疫情,讓他相當感動。對於長庚醫療體系平時守護國人健康,面對疫情時,又勇往直前站在第一線的付出,副總統再次表達誠摯謝意。
談及研討會主題-「Covid-19疫情之下對醫學教育的回顧、反思與展望」,賴清德認為,醫學教育有變,也有不變的地方。不變的就是醫德,不管在任何時代,醫療人員最重要的就是醫德。面對這次的疫情,醫界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就是醫德。沒有一個醫護人員脫隊,也沒有人推諉,不進入加護病房、隔離病房,大家都非常勇敢,「這個就是我們的醫德」。
賴清德表示,王創辦人當初創辦長庚醫療體系的初衷,也是我們醫德教育的一部分。當時,他為了幫助窮苦人家不必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產生惡性循環,所以創立長庚醫療體系,希望能照顧弱勢,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種族,這就是醫德,也是醫學教育永遠不變的部分。
▼▲ 賴清德指出醫療體系都很清楚萊克多巴胺不是毒藥、也不是違禁品。(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接著說明,醫學教育變的部分就是科技。過去,中醫望聞問切,看到的是身體外的表徵;而超音波、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檢查所看到的則是體內。但在未來,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發展,搭配生物科技的進步,我們看到的會是細胞內的資訊,醫護人員對病人所掌握的資訊將更多、更細微。在這種狀況下,醫護人員要不斷充實新知,掌握最新的科技運用,造福更多國人。
針對12月18日公投案之反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議題,賴清德說,長庚醫療體系的同仁都是知識份子,受的是醫學教育與實證科學,都很清楚萊克多巴胺不是毒藥、也不是違禁品。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訂出了萊克多巴胺每天可接受的安全攝取量(ADI),而依據衛福部及農委會所訂定的標準,60公斤的成人一天要吃到6公斤以上的豬肉,才會超標。另外,根據萊克多巴胺的藥物動力學,24小時幾乎都已經代謝完畢,不會在身體存留。
賴清德認為,醫療人員平時守護國人健康,疫情來時站在第一線,但當談到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議題,也應該要關心,特別是牽涉到相關議題,應該要公開或私下與親朋好友說明,提供正確的資訊,讓民眾來判斷、來做選擇。更何況臺灣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有義務尊重世界貿易的規範,才有權利根據國際貿易的規範,把商品行銷到全世界,權利與義務互為表裡。
賴清德表示,西方科學是根據實證來進行治療工作,因此,他也非常期待長庚醫療體系同仁,在國家需要大家站出來時,也能夠根據專業,讓社會清楚知道這個議題的真正內涵,協助國家的主人做出正確決定,讓國家可以持續發展。
總統府說明,包括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主委程文俊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簡榮南等亦出席這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