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綜合報導
▲最新刊登在《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的文獻研究顯示,走路就能降低各種原因的死亡率。(示意圖/資料照)
現今社會交通方便,步行的機會大幅降低許多,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幾年的調查顯示,台灣人平均每天走路的步數約5000步,在46個國家中排名26,算「中段班」。千萬別小看走路步數,因為這與我們的健康和死亡率「很有關係」!一篇熱騰騰在這個月初發表於法國《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的文獻,營養師呂孟凡翻譯後表示,「從這篇研究的結果看起來,其實光是走路就能降低各種原因的死亡率了」,鼓勵大家每天多走路就對了。
不時在臉書粉絲專頁上分享有科學根據的營養知識,或生活小故事的知名營養師呂孟凡,近日她翻譯分享今年3月1日剛發表在《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的研究文獻,內容是關於走路步數與各種原因死亡率的關係。呂孟凡根據該文獻的研究大綱結論翻譯整理出下列四大點:
▲知名營養師呂孟凡將該文獻翻譯分享,鼓勵大家多走路。(圖/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授權提供)
一、將15篇世代研究中的47471位受試者(平均追蹤7.1年,死亡人數為10.1人/1000人/年)每日走路步數分成四等份,第一等份每天走3553步、第二等份每天走5801步、第三等份每天走7842步、第四等份每天走10901步,與走得最少的第一等份比,第二等份各種死亡率的風險比為0.6(95%信賴區間0.51~0.71)、第三等份的風險比為0.55 (95%信賴區間0.49~0.62)、第四等份的風險比為0.47 (95%信賴區間0.39~0.57)。
二、隨著每天走路步數的增加,60歲以上以及不到60歲的成年人各種原因死亡率皆逐漸下降,分別直到每天走6000~8000步以及8000~10000步。
三、調整每日步數以後,再將第一四分位與第四四分位相比,每日走路尖峰時段30分鐘以及60分鐘的速率較高,死亡率較低(關係減弱,但仍然維持顯著),風險比皆為0.67(95%信賴區間分別為0.57~0.83以及0.50~0.90)。研究中的走路速率計算方式:請受試者就算每天走路最多的30分鐘以及60分鐘內所走的步數。
四、調整每日步數以後,將第一四分位與第四四分位相比,一日中每分鐘走40步或更快(定義為有意的步行)以及每分鐘走100步或更快(定義為中等步行速度)的時間,則與死亡率無顯著相關。
▲此圖為研究出風險比隨著走路步數增加而下降,60歲以上的大概走6000-8000步就減緩(達到平原);未超過60歲的則是到8000-10000步就減緩。(圖/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授權提供)
綜合以上,營養師呂孟凡解釋,自己看完的理解是,鼓勵大家每天走路,若不喜歡刻意做運動的話,從這篇研究的結果看起來,「其實光是走路就能降低各種原因的死亡率了。」至於到底要走多少的路呢?呂孟凡補充表示,就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長者,建議可參考每天走6000~8000步的目標;未滿60歲的成年人,可參考每天走8000~10000步的目標。
✎本報導經呂孟凡營養師授權,了解更多請點「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https://reurl.cc/OpoVZg